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村公路铺就仲德村民致富路

甘孜日报 2016-04-06 00:14 大字

后山土路已通车。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我们大半辈子过着人背马驮的日子,做梦也没想到路会修到山中来,今后将肥料运上山,玉米、水果运回家可就方便啦!”“路修好了希望买辆农用车,秋收的时候可以把农产品直接从山上拉到县城去卖。”

“原来到果园去打工走路要两个多小时,现在路修好了,骑摩托车只要10多分钟。”

……

曾经,这样的愿望对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的村民来说,显得遥不可及。而今天,随着一条后山通村公路的修建,大家终于可以尽情憧憬美好的未来了。说起眼前这条承载全村人梦想的希望之路,乡亲们都充满了自豪:“这是咱们自己投资、投工修通的致富路!”

“村民的土地几乎都在后山上,没通公路前,一切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农用物资运不进来,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大量的土豆牲畜都吃不完,只有腐烂在地里。因为不通公路,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很困难,无论是在山上放牛,还是上山砍柴、拉农家肥、挖虫草,都靠一双腿,太艰难了!”村支部书记翁小丁真坦言:“修通后山公路,是全村人共同的愿望。”

面对无路的艰辛,翁小丁真毅然站出来,号召村民们自己投资投工修通后山公路。春节刚过,在村党委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翁小丁真一提出打通后山公路的建议,就得到了全村人的响应。

“如今,要致富得修路的观念已深深植入人心。乡亲们商量之后决定:工具自己出、力气自己出。”正在工地上打石头砌路基的村民林红平如是说,“党员们带头上山搞测量,村民们更是积极主动,一呼百应。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就出两三千,条件差的就出一千多,家家户户的劳动力都要投入到修路上,劳动力多的就多出,少的就少出。”

从今年2月28日开始,在通往仲德村后山的山路上,全村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铲的铲、挖的挖、砍的砍、抬的抬、填的填,轰隆隆的机械开凿声回荡在村子上空,仿佛在回应着乡亲们激动的心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个多月过去了,通过全村人的辛勤劳动,近日将连通后山的公路全部贯通。

“这个路修了快二十天了,两公里的路已接到以前后山的那半截路了,现在只需平整一下。这条路通了以后,买东西回村再也不用人背马驮了,而且开农用车、骑摩托车,去山上砍柴积肥、捡松茸、打工都方便多了。再不用像以前上个山还要绕三个村子,多走七八公里路,路通后直接就从自己村子后面上去,又不麻烦,又方便,又安全。”指着已成型的2公里多的后山土路,翁小丁真感慨万千。

“大家都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所以都愿意出力。”翁小丁真说,这条通村道路总长2公里、宽4米,全由村民修建。由于道路陡峭湿滑,水泥、砂石等建材车辆无法运送上山,都是人背马驮搬运上山。“只有路通了,上山的村民出行才方便,发展畜、禽养殖和水果种植等增收项目就不成问题了,发家致富才有希望啊!”正在一旁忙着搬石头的村民中则兴奋地接过话茬。

从过去“给我们修路”到如今“我要修路”,从过去等、靠、要变成如今我想干、我要干,通过修路,乡城仲德村的村民主人翁意识在不断提高,他们在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带来实惠的同时,致富的劲头就更足了。

新闻推荐

青春即态度奋斗即人生 州直工委举办庆“五·四”青春故事分享会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小兵)“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句毛主席对青年人的嘱托,5月3日再次出现在由州直工委举办的“青春即态度,奋斗即人生—...

乡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