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写华章 ——写在得荣县“8·28”、“8·31”地震两周年之际 (下)
错落有致的新建民居。
新校园中庆“六一”。
葡萄丰收笑开颜。
灾后重建注重培育致富产业。
■ 得荣县委宣传部 文/图
灾后700多天,得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科学重建、实干重建、和谐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生态和谐幸福“西部太阳谷”的壮丽画卷。
8月15日,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来到得荣县瓦卡镇,实地检查地震重建项目建设情况,参观民居旅游接待示范户和乡村主题酒店。行走在恢复重建安置点,一幢幢重建房外墙上布满防护网,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呈现出一派建设的繁忙景象。在水街项目建设现场,就如何围绕旅游抓重建,益西达瓦与施工企业充分交换意见,“要把每一个重建项目都打造成为景点景观,让游客留下来……”他强调,要以长远目光和勇于挑战的胆识,把重建与旅游发展、与***、与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重建规划,保持原生态,不准随意增建一栋房子,不准减少一块农田;要大面积种花栽树,吸引游客眼球;要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要求,真正把瓦卡打造成藏乡田园风情小镇,将得荣建设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驿站。
在得荣县太阳魂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益西达瓦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萄萄酒、黑苦荞茶等农副产品加工制作流程。益西达瓦指出,得荣县要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以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思考和研究“十三五”规划;要围绕旅游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增加吸睛点,大力发展菩提子、酿酒葡萄等县域内特色产业;要按照景城、景镇、景村一体,注重“三去三加”(去磁砖、去水泥、去人工痕迹,加水、加绿,加文化),打造各有特色的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努力把县城建好,把乡镇做大,把村寨做美。
如何把领导的构想和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瓦卡镇有没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
8月25日,笔者到瓦卡镇一家名为日玲卡瓦的农耕文化主题酒店。这家酒店8月8日刚开业。因为是震后第一家开业的主题酒店,县上十分重视,专门派旅游局组织工作组进行了规划建设、营销指导。
日玲卡瓦是一家土木为主的乡村酒店,体现了瓦卡镇古朴原始的建筑风格,主要突出农耕文化主题,刚进大门,但见门口有几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用具,主人告诉我们,为了让客人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许多农具还在收集之中。
日玲卡瓦有两栋楼,第一栋是此次地震维修加固,为主人自用,第二栋楼为新建,一楼有2个标间,1间套房,二楼为1个标间和可容纳26人左右的咖啡屋。标间价格为120元一间,套房288元。如果旅游发展起来了,每天达到饱和量,一个月仅住宿就有10000多元。
“这是我们瓦卡镇独特的招牌菜——酥油炖藏鸡,营养价值高,味道独特。您还可以喝到我们自酿的葡萄酒,没有加香精,没有加色素,纯天然,这也是我们得荣县的一个品牌,才10元一斤,不上头。”巴桑拉姆说,我们这家客栈是经过旅游、物价等很多部门验收合格,并制定了统一价格的。诚实守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您放心消费吧。”
吃饭间,笔者和巴桑拉姆交谈。她们一家应该算是瓦卡勤劳致富的典范,全家人不仅经营了一间小卖部、一个磨面作坊,还利用惠民资金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运车和一辆中型客车。
“我们是靠贷款迈进了小康生活。”巴桑拉姆开玩笑说,因为客栈占地面积不大,只能停6辆车,所以她们要在小而精和精品特色菜品上下功夫。
巴桑拉姆说,她们一家是1988年从斯闸乡尼日村搬迁下来的,算是瓦卡镇最老的居民了。她们养了两头荷兰进口的奶牛,牛奶主要自用。她们一家分工很明确,公公开面粉厂和小卖部,丈夫经营大车。她主要种葡萄,种了2.7亩,刚上市的时候,拿到对面奔子栏桥头去卖,一市斤可以卖到10元,大量上市了,只有5元一市斤,她就自酿葡萄酒。葡萄一年的收入在1.7万元左右。现在开了民居接待,生意好的时候,她打算雇请服务员。
坐在全部用木料装修的酒吧里,笔者推窗远眺,浑浊的金沙江水缓缓流淌,满目葱绿的果树,奔子栏小镇的风景尽收眼底。
巴桑拉姆羡慕地说,对面的旅游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有很多驴友和背包客,自驾游也不少。以前游客嫌弃我们条件落后,吃住行都比奔子栏差,很少在我们这里住宿,现在看到灾后恢复重建,一幢幢新式建筑快要建成了,一座座白色民居让我们镇增色不少,州县领导提出要把我们镇打造成得荣县的旅游示范区,我们有信心把乡村旅游搞好。
新建成的阳达观景酒店位于瓦卡镇入口处,坐在全木质架构的酒吧里,凭窗可以看见奔子栏的金沙湾大桥,居高临下,可以观赏到奔子栏靓丽的风景,这是一处陶冶闲情逸致的好地方。在这里,笔者巧遇县文旅局的职工刘麦和负责瓦卡镇首批10户民居示范户风貌设计的艺人丁真。
“瓦卡镇10户民居示范户的风格定位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结合得荣文化特色打造的。”在外打拼了20多年的设计师丁真告诉我们,他是理塘人,主要在云南香格里拉和大理等地从事民居装饰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得荣县倾力打造瓦卡藏乡田园风情小镇,邀请他来担任民居设计的技术顾问,他就义无反顾回来了。
“民房重建后期,我就和丁真守在这里严把质量关。作为旅游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我要监督民居示范户严格按照设计风格来,坚决不能自行其是。”刘麦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往这10户人家跑。
“她这个酒店主要以红酒文化为主题,你想想看,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子里,窗外是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景色,品着红酒,欣赏着美景,这是怎样一个境界?”丁真说,游客都是从钢筋水泥的建筑中走出来,想找一处原始古朴又不失时尚的世外桃源修身养性,这里就是游客心目中的天堂。
忠拥志玛的民居接待除了有三间标间、两间套房以外,还有藏式客厅、书吧、多功能酒吧卡座、红酒店体验园等,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丁真告诉笔者,按照“一户一特色”的理念,他在设计时,内部均用原木装潢,图案绘制由本土工匠完成。发展旅游必须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为什么许多精品景区的旅游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他们的景区有“灵魂”,那就是无法复制的风俗民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瓦卡镇打造成为藏乡田园风情小镇”的总体要求,瓦卡镇农户只要按照民居接待功能建设标准经过三个阶段验收合格后,可享受7万元补助;其中第一阶段为外观风貌改造,第二阶段为庭院建设,第三阶段为内部装潢。目前已有126户完成第一阶段风貌打造,72户以鹅卵石、青石板铺地,并种植花果蔬菜等完成了庭院绿化建设,达到了验收标准。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以农户自愿报名实施,政府规划设计和适当扶持的形式启动了乡村酒店建设工作。目前有两户已对外营业。
县文化旅游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将瓦卡镇打造成得荣县发展旅游的名片,并非空穴来风,瓦卡镇与云南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山水相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地处国家级“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该镇八子斯热村、子庚村、阿称村、子实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目前,稻城和乡城县正在加快修建到香格里拉市的公路,瓦卡镇处于几个核心景区的中心地带,其旅游后发优势不容小视。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对瓦卡镇灾后重建要求,得荣县将坚持以持续发展为根本,依托瓦卡镇旖旎的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创新与提升传统旅游开发模式,树立得荣县在“甘孜州全域旅游先行区”的独特面貌,把旅游业打造成瓦卡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
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引领下,瓦卡旅游集镇努力拓展旅游内涵,挖掘瓦卡的文化旅游资源,明确旅游产品定位,用地方文化引领景观打造、城乡建设、基础建设、旅游餐饮和旅游活动,确保“游有看点、住有档次、行有保障、吃有特色、购有商品、娱有品位。”积极引导民居接待户转变观念,以给游客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文化、休闲体验为目的,将瓦卡打造成旅游要素发育、业态丰富、文化浓郁、活动有序的旅游精品小镇。
“我们利用瓦卡海拔低,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的优势,打造藏房错落有致、景观连点成片、庭院清洁卫生、藏族风情浓郁的民居接待,依托水果、葡萄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刘麦说,随着瓦卡镇房屋重建工程的结束,村民住房风貌统一,具备了今后发展民居接待的条件,县上已经将瓦卡所有新建的住房都纳入了民居接待范围,以后家家户户都可以搞民居接待。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范民居接待行业,县委、政府已经在着手成立旅游协会,制定章程,加强行业自律意识,让民居接待户有章可循,文明待客,诚实守信,树立得荣县良好的旅游形象。
县文化旅游局负责人告诉笔者,金沙江在瓦卡境内流速平缓,可以利用充足的日照条件开展沙滩阳光浴活动,每年7到9月份还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活动,以阳光瓦卡、生态瓦卡、文化瓦卡、绿色瓦卡为吸引点,让游客“住特色民居,品自酿葡萄酒,尝藏家生态菜,观康巴特色歌舞,享受高原沙滩阳光浴”。
据县灾后重建指挥部介绍,投资估算为2800万元的瓦卡镇旅游集镇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完成三层外架搭设及钢筋绑扎,完成了590万元的投资,该接待中心包括旅游产品展示区、游客接待区、休闲餐饮区等,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规划由金沙湾大桥白塔为起点,总长约3.4公里的步游道,设计为鹅卵石、青石板、花岗石、木质栈道相结合的铺装,中途跨越3条冲沟,设置休闲凉亭6个,金沙江峡谷观景台3个,绿化面积达7500平方米,该项目估算投资521.8万元。目前正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旅游业成为瓦卡镇未来的支柱产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地震发生后,得荣县制定了一系列灾后重建、***的策略,以葡萄酒现代产业和旅游业为指引,以生态移民为重点,保证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不掉队。
同样是移民集中安置点,距离县城100公里,与云南同样一江之隔的因都坝,2005年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得荣县通过论证,看到了开发因都坝的发展潜力,从2007年启动,2008年着手实施的移民搬迁工作,集聚了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心血,县上投入大量资金,开垦出1110余亩耕地。开发之初,村民疑虑重重,不愿意搬迁,县领导挨家挨户,不分昼夜搞动员,现在却主动要求搬迁,原因很简单,这里物产富饶,能够脱贫致富,目前这里已经安置了9个乡镇的286户移民。经过11年的开发,这里成为继瓦卡移民搬迁小集镇之后,得荣县又一个田园风光秀美的人间乐园。
“因为干旱缺水,水源成为制约这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县委、县政府从关心民生的角度出发,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从13.2公里以外的4个饮水点引水源建成了5口蓄水池,包括1个人畜饮水池和4个农业用水池,每个水池容积为3500立方米。”据该县曲雅贡乡乡长格绒益西介绍,这几天,工人们顶着烈日,在悬崖峭壁上施工,脚下是滔滔不绝的金沙江,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建设者被媒体誉为得荣太阳谷的“蜘蛛人”,他们舍生忘死的施工,为的是在地震两周年之际,让这个灾后重建项目早日见到成效。
震后重建,发展现代农业是帮助灾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赤霞珠葡萄是我们得荣的拳头产品,12个乡镇都出产,非常适宜酿造葡萄酒,尤其是酿造高级葡萄酒‘冰酒\’。近年来我们派遣懂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的人员组成工作队,进乡入村手把手地帮助农户种植葡萄致富。去年,得荣葡萄产量达812吨,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多元。今年预计挂果面积1480亩,产量达990吨,产值超过700多万元。”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常选战介绍说,目前,得荣的葡萄酒产业已经逐渐走上了“小酒庄、大产业、做特色、做高端”之路。通过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在瓦卡镇和古学乡等地通过扶持得荣县太阳谷酒业和得荣县太阳魂公司等本地中小型企业,建造葡萄种植基地及酿酒庄,雇佣农户种植葡萄,并酿造本地特色的“翁甲”牌和“扎西尼玛龙”牌干红和葡萄酒,以及高端产品“冰酒”等。在2012年至2014年的西博会、农博会上,得荣葡萄酒受到业界广泛赞誉,目前,得荣葡萄酒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地也有市场。
得荣县找准葡萄酒产业发展定位,编制了《得荣县万亩葡萄基地发展规划》和《得荣县葡萄酒产业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酿酒葡萄基地,打造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为主,融观光、休闲、会展及藏民族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规划种植面积达64500亩,覆盖12个乡镇。
“有了县上的支持,科技人员的帮助,有生产葡萄酒企业的收购,我不会担心全部村民都种植葡萄后,葡萄会卖不出去。县上帮助我们找到了销路,这就是我们长远的财源。”来自瓦卡镇的受灾村民忠拥志玛感慨万端地说。
灾后700多天,得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科学重建、实干重建、和谐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生态和谐幸福“西部太阳谷”的壮丽画卷。
新闻推荐
↑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漂亮美观的民居。村民正在精心管护葡萄园。→■何才华杨琦文/图地处绵延大山深处的乡城县,贫困人口曾占全县总人口的94%,这片土地曾经极度贫穷。然而近年来,当地县委、县政府通...
乡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乡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