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打工仔陈道洪: 南北迁徙找生计打工之路不平坦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30 09:55 大字

陈道洪和工友在宁南白鹤滩电站地下做工。

比起父辈希望他安定下来、盖房、结婚生子的传统想法,他更渴望在城市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城里拥有自己的事业,摆脱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老板”。过去的5年时间里,80后打工仔陈道洪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他做过学徒,当过帮工,考过厨师证,在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但从盐源老家到成都再到西藏、甘孜、义乌、西昌,陈道洪仍在四处迁徙寻找着生计,他的打工之路显得并不那么平坦,但他始终坚信他的梦想会实现。

文/本报记者 张鹏

图片提供/陈道洪

刚刚过去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社会攀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80后打工仔陈道洪也在其中不断成长。关于自己的“中国梦”,陈道洪深刻明白一个事实:“想得再多,不如做成一件,一切都要靠自己。”

5年的时间里,陈道洪记忆中的家庭大事,都和花钱有关。无论是在以前的老家盐源巴折乡还是在现在西昌西乡的新家,因家中积蓄见底而不安的痛总让他刻骨铭心。

但对于新的5年,他是乐观的。比父辈希望他安定下来、盖房、结婚生子的传统想法还要大,他渴望在城市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城里有自己的事业,摆脱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老板”。

“农村逃兵”

怀揣厨师证闯江湖

“丽江有活路么?工钱给得了多少?”“又去康定么?”

今年3月24日,当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在工作岗位上辛苦奋斗时,早已有多年外出打工经历的陈道洪却显得不那么着急。大部分时候,他重复着和工友一样的“规定动作”:哪里工价高,就往哪走,计算着每天的薪酬,一心想着攒钱,单纯而快乐着。但偶尔的一瞬间,他也会想起,转眼间自己已经打工五年了,他渴望有一些变化。   

2009年的高考,让21岁的陈道洪的大学梦彻底幻灭。不久后,他来到人才交流市场却发现,稍微好点的工作都要大专文凭,而自己只有一张高中毕业证书。 

于是,他在家人的介绍下,找到了成都一家烹饪学校学烹饪。在这所不用任何学历文凭、只要能吃苦的烹饪学校里,陈道洪拿到了厨师证。

2010年夏天,怀揣厨师证的他开始在成都找工作。在这里,他见识了现实的残酷,“有的给1千多、有的只给四五百元。”在餐馆里找到工作的陈道洪,因为没有经验,自己能拿到的仅是学徒工资。既然成都不行,那就到西昌吧。但与在成都的遭遇一样,在西昌,陈道洪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些知名的宾馆竟然只开出了300元的学徒工资。

难道只能回家种地么?

“土地太贫瘠了。只能种玉米,农活辛苦不说,一年下来还挣不到多少钱。”陈道洪的家在盐源县巴折乡,家里还有不少田,但在陈道洪看来:在那个闭塞的村子里,种地可比打工辛苦多了,而且光靠种地完全挣不到钱。

尽管不喜欢干农活,但遇着每年夏天和秋天,只要打工的城市离家近,陈道洪还是要赶回家里帮着家人一起播种和收割粮食。

四处漂泊

哪里有活就去哪里

“厨师”是当不成了,思考了很久的陈道洪还是决定在西昌继续找份工作呆下去。

不久后,他来到了西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这是他第一份比较长久的工作。“少则一天80元,多则一天120元,还包吃包住……”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包工头联系不到工程,陈道洪便停下了手中的泥水匠活,这也意味着他又没了生计。

时间到了2012年的6月,听说建筑工人的工资高,他经工友介绍来到甘孜州乡城县,对该县500千伏变电站的进展道路进行铺设。

转眼进入10月,因为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新建的路面上出现了暗冰,铺路工程不得不“喊停”。虽然时间很短,不过这份包吃包住的“活路”还是为陈道洪增加了1万多元的积蓄。

随后,在2012年一个冬日的晚上,陈道洪怀揣积蓄,买了一张西昌前往浙江义务的火车票,就出发了。很少有人知道,那时候,这个盐源的农村少年,有着怎样的梦想。

第一次创业

知识技术成“短板”

火车还在行进中,陈道洪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去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车窗外,义乌都市的霓虹灯璀璨夺目。这些,陈道洪在老家盐源,甚至在西昌都是不曾看到过的。他觉得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肯定很幸福,有这么美丽的夜景,有这么多高楼。

“朋友当时让我过去,我们合伙开卤菜店,可是,资金不够。”梦想暂时“搁浅”,可是勤奋、节约的陈道洪依然没有放弃。不久后,陈道洪来到朋友叔叔家的加工厂里,生产购物袋、围裙。

做了2个多月,拿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但这个看似不错的工作,显然没有给这个逐梦青年带来足够的“诱惑”:这份工作,仍然不能让他在异乡立足。

2013年年初,陈道洪返回家乡巴折,决定自己创业,并启动了他的计划网箱养鱼。

于是,在雅砻江畔,陈道洪在网箱里饲养了雅鱼、冷水鱼和鲤鱼等多种鱼苗。“因为有鲤鱼的关系,不少附近的村民都在我这里来买。”几个月后,鲤鱼受到村民的青睐,陈道洪感觉“幸福”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网箱养鱼近5个月后的8月中旬,雅砻江的一场大水来了。这场大水不仅沖走了网箱、鱼儿还有自己的梦想。

这场意外虽然没有给陈道洪带来多少经济损失,但却让他发现:知识技术的不足是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南北迁徙

四处漂泊找生计 

收拾完心情,2014年夏天,在西昌当了3个月保安的陈道洪来到西藏。

在昌都机场改扩建的道路上,陈道洪和工友一次抱起重达100多斤的毛石往泥水堆里丢,建混泥土挡墙。遇到体形较大的石头时,他还必须和工友用小锤将毛石锤小。除了应对石头的重量外,他们在木板通道上时还必须专心致志,因为一旦分神,很容易一脚踏空出事故。

当昌都飞机场道路改扩建工程完工时,陈道洪的内心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他曾经为这座城市出过力,也疯狂奋斗过。

但自豪以外,陈道洪不得不面临一份尴尬:昌都机场路改扩建项目早已结束,本该拿到1万多元工钱的他,至今还被欠着二三千元。

西藏的工作结束后,陈道洪有相继到过泸定、成都,并在成都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上了一段时间班后回到了家。

追梦之旅

总有个地方属于我

就这样,过去的5年里,他做过学徒,当过帮工,在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也曾自己当过“老板”。与之相对应的是,因为没有学历,没有经验,他从事的总是那些简单而粗笨的工作。

如今,陈道洪一家从盐源那个闭塞的小村里搬到了西昌,购置了土地,父母仍然忙于农耕,空闲时打点小工。 

这段时间,不少朋友再次找到“失业”的陈道洪,推介他到建筑工地打工。这些工地有的在丽江、康定、还有的在离西昌不远的德昌。

还有同学劝陈道洪留在西昌当保安或快递员,陈道洪也曾心动过,因为在西昌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但考虑了很久后,陈道洪还是决定继续“观望”:西昌也好,外地也罢,哪里能找到月薪3000元以上、包吃包住的工作,他就在哪里,追寻自己的梦想。

无聊的时候,陈道洪会去逛逛QQ空间,里面保存着196张照片,照片中定格的都是他外出务工的各种场景,那里,曾经留下了他这几年外出打工的足迹。这些足迹里,有收获,也有失落,但关于梦想的故事,一直都在。

新闻推荐

搬迁移民扶贫 乡城县1800名贫困群众走上幸福路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吴军记者杨琦)记者近日从乡城县获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乡城县以搬迁移民扶贫为抓手,对生存发展条件差、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探索出以政府主导、群...

乡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乡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