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里的“光明使者” ——记攀枝花电业局援藏小分队
□特约通讯员 杨林
短短20天的时间里,这支由12人组成的攀枝花电业局线路援藏小分队,行险路、淌冰河、翻越高山峡谷,圆满完成了对口帮扶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乡城两县,9条35千伏共计近270千米输电设施的巡检任务,把足迹留在了藏区的群山之中。
艰辛 在“馒头山”上巡检
4月19日,攀枝花电业局线路援藏小分队肩负使命与嘱托,从攀枝花出发一路北上,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行程近800公里。
得荣县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太阳谷,气候炎热可想而知。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次日,队员们便在得荣电力公司巡线员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沿着耸立在高山上的杆塔,一基又一基地巡视。巡线第5天,小分队抵达被当地人称为“馒头山”的地界。“馒头山”位于川滇交界处四川甘孜藏区的羊拉地段,光秃秃的山头上没有任何植被,只有连成串儿的输电线路和杆塔。巡线途中,艳阳高照,刺眼的阳光晒得人睁不开双眼,队员们相互叮嘱着一路前行。因为山路艰险,稍有闪失,就有跌倒滚下山坡的危险。海拔越来越高,一些队员开始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即便这样,队员们也没有停下脚步休息一会,咽下几粒“红景天”,继续上路巡查线路,为杆塔拓印上醒目的杆号名称。下山以后,队员们拖着如灌了铅一般沉重的双腿回到驻地,衣服都不脱倒头便睡。巡查“馒头山”输电设施的那些日子,让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在藏区高海拔巡线的艰辛。
破难 手脚皆攀岩
面对险峻的群山,队员们没有畏惧,依旧每天奔波在巡线路上。4月28日,得荣35千伏桑曲线,有三基杆塔是耸立在几乎笔直的山脊上,道路更加陡峭。小分队的三名队员一手抓住石缝,一脚踩住支撑点,来回轮换,犹如“四脚蛇”攀爬在悬崖绝壁中。短短50多米的距离,竟然用了20多分钟。检查完杆塔后,队员们从原路返回继续巡视。
中午时分,饥肠辘辘的队员们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干瘪的面包,就着晒得温热的矿泉水狼吞虎咽起来。为了赶在落日前完成当天的巡检任务,队员们吃完饭顾不上休息,继续顺着输电线路仔细“诊断”着每一基杆塔的输电设施。当晚间返回驻地后,他们才听曾经建设这条线路的人讲,就是运这三基杆塔器材的时候,一头骡子在此坠下山崖。
体验 第一次划“吊索”
为了早日完成藏区的巡线任务,小分队放弃了“五一”黄金周,依旧每天行进在艰辛的巡线途中。在乡城县尼斯乡境内的一次巡线中,一条河流挡住了巡线的道路,河岸两边只有一根40多米长的钢索相连。当地藏族同胞过河时,用自带的绳索拴住身子,再用双手抓住钢索,靠臂力滑向对岸。这对长期工作在电力巡检一线的队员们来说,划“吊索”过河这还是第一次。在几位藏族老乡的帮助下,队员们将自带的安全带捆绕在钢索上慢慢向对岸移动,依靠双手的力量慢慢挪动,确实有些吃力。每滑动二、三米,两腿便要交叉盘在钢缆上,两手紧紧抱住,在晃悠的钢缆上休息一会,好攒些力量,继续向前滑行。当安全到达对岸时,有的队员已被钢缆上裸露的钢刺扎破了手套,刺伤了手掌。
20天下来,队员们的脸庞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发亮。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两县电力公司的高度称赞,而且得到了当地藏族老乡的赞誉。在巡线途中,他们常常被当地藏族老乡围住迎进藏房。送上酥脆的苹果干、梨子干、香喷喷的酥油茶和用青稞面做的藏式包子,款待这些来自远方的电业员工。
新闻推荐
自驾香格里拉 成都80后夫妇失踪9天 家属从四川找到云南 甘孜警方初步推断两人在香格里拉一雪山附近失踪,搜寻多日仍未放弃
核心提示最后电话锁定位置7日,涂希并未按照计划返回成都,家属多方询问发现,她10月6日给一个同学打电话后,便联系不上。锁定位置警方初步推断,涂希与小宋失踪位置在云南省香格里拉一个雪山附近,但范围较...
乡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乡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