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本地艺术展如何更亲民
今年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在桂林花桥美术馆参观画展并现场画画,成为画展一种有益的尝试。(吴莘岚供图)
桂林历来文化底蕴厚重,文人墨客众多,中国山水画盛行。近年来,除了公立的几个美术馆外,许多私营的美术馆、艺术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桂林本地的艺术展览接连不断,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欣赏选择,助推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大环境。然而,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桂林本地艺术展览也显现出局限和不足,如大众参与少,展览平淡,参展艺术家重复,缺乏新意,策展理念陈旧等。如何通过展览的形式将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意识、艺术现象传递给观众,带给观众震撼和共鸣?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两位专业人士谈谈他们的看法。
———编者
艺术策展需要新思路
■彦子
如今,举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艺术走出去,推动文化艺术大复兴,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员之一搭上了这趟快车。我们桂林也要充分借助这个契机创新思路,不要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本地的艺术文化寻求突破。
那么桂林本土的艺术策展如何创新,如何突破呢?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首先,艺术要融入社会、融入大众。现在普通市民有一种错觉,艺术市场离我们很遥远,它不仅专业,而且昂贵。其实,艺术展览承担着社会大众审美与美的教化功能,同时艺术品也是“消费”的环节,但这些已经被忽视被遗忘,这对艺术市场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一场灾难。如今,艺术品市场常年被所谓的专业化人士垄断,直接导致了在中产阶层中对艺术消费参与者少的情况。所以,艺术展览不是高大上,一定需要大众参与,展览可以开放整个展示空间,将其改造为作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第二现场、一个大众可以参与的公众平台。
其二,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可宽泛,不要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多关注多发掘民间艺术家,善于发掘潜力新人。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未来真正的画家,只可能是从民间出来。”当然并不是那么绝对,但至少说明绝对不能忽视民间的艺术。
其三,选择作品强调原创精神,尽可能为艺术家们创造自由、开放、平等的创作环境和氛围。在艺术创作的现代性上杜绝伪造(山寨版),鼓励和推动独立思考及创造,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只有好作品多了,策展方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创新。
其四,关注和策划更多门类的艺术品,尝试多种形式。不只关注中国传统书画,可关注新水墨、油画、版画、雕塑、漆画、陶瓷等等多门类艺术品,尝试多种艺术形式的组合展现,这样策展才时时有新看点新亮点。
其五,多与外界交流,多借鉴成功展览的思路,保持前沿的艺术理念和眼光。一场成功的展览确实需要精心策划,举个例子,前年的故宫大展《石渠宝笈》特展就值得借鉴,这场引发京城公众排队和赛跑狂欢的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献给故宫九十周年庆的完美策划,这不仅仅是一场“挂画”的展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艺术盛宴。
其六,关注高科技,勇于创新,尝试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比如,用数码艺术结合可以打造出梦幻的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艺术观赏互动体验。
其七,尝试跨部门、跨界合作。策展要善于发现艺术的关联点,充分利用关联展示出不一样的艺术角度,如此则可以策划出新鲜、吸引人的展览。例如201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镜花水月》展览非常惊艳,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古老与现代的邂逅。此展将古典与现代受中国影响的时装组织在一起呈现在展览中,使时装与中国艺术发生对话,这些国际大牌时装里都有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子和元素,比如夏奈尔1951年设计的一条裙子上面布满著名书法家张旭的狂草作品,圣罗兰YSL设计的一件外套图案来自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图案等。展览希望展现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帮助公众思考文化以及艺术创作的过程,让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件艺术品。这无疑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展览,获得观众交口称赞。
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是一个综合系统,展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策展决定。传统策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桂林的艺术策展只有深入研究本土的艺术文化土壤,梳理本土艺术文化脉络,结合新时期的国际艺术视野和眼光,才能很好地选择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才能设定出有深度的主题,才能策划出成功的展览,才能把桂林本土的艺术真正推出去。
让展览从“览”到“展”
■吴莘岚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都是把“展览”分开来看,“展”与“览”正如“教”与“学”,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览”为核心和落脚点。而展览策划所要做的,就是要去更好地满足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展览本身的价值。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展览,要考虑观众需要什么。众多需求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友善的观展体验。这点不难理解,一味追求格调而缺少足够引导信息的展览,对大部分“外行人”来说,就是不友善的。在展览策划工作中,这点非常重要,需要告诉观众,艺术家(艺术品)从哪来、是谁、怎么样。只有这样,更多的观众才能通过展览来走近艺术,而不是隔岸观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适量的文字信息,配套的影音资料展示,以及专业人士的点评。例如在“贺昆绝版木刻展”中,在展厅入口处设置电视屏,滚动播放艺术家和展览的影像资料,让观众更直观地接收到有效和有用的信息。
而在大量的展览策划中,策展人需要从广度、深度上充分挖掘展览本身的作用。
前期宣传,舆论引导。讲座、论坛、研讨、媒体的预热,学校、社区、公共区域的展览信息预告都必不可少。以六一儿童节特别展览为例,桂林花桥美术馆提前半年做策划,包含作品公开征集、网上投票,校园公益教学、艺术培训机构平行合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得整个展览的持续关注热度得到保障。
同期活动,加强互动。重于形式而缺少互动的站桩式开幕式可以少一些,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开幕酒会、沙龙、小型现场音乐会、展览场景话剧等,更多样的活动能使得观众覆盖面更广,也让展览更具个性。让观众参与到展览本身也是可行的,还是以桂林花桥美术馆六一儿童节特别展览为例,开幕式中我们引入红毯走秀颁奖的形式,让领导和嘉宾从传统的主角转换为红毯两侧的观众,让小画童们成为当天的主角;开幕式当天丰富的活动也让现场气氛很活跃,如刘绍荟老师的图书签售会,现场导览,漓江石画手绘等,小小志愿者和佩戴红领巾也切合了六一儿童节的节日氛围。如此互动,共同完成了一场成功的展览。
后期发酵与衍生。一个展览,展期短则数日,长则数月甚至数年。在展览下架之后的时间,需要及时地收集社会反馈信息,主动诱发社会讨论,积极研发艺术品相关的衍生品。六一儿童节特别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衍生T恤。
桂林策展的现状在编者语中已经有所介绍,这里就不重复,接下来我想就展览空间说两句。
展览策划方案的制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其中展示空间的属性就是重要的一点。桂林各类美术馆和艺术展示空间数量不少,但是类型雷同,门类不全,限制了不少展览可发挥的空间。例如,桂林缺少一个集中展示当代艺术的场馆,传统的展厅多以吊线悬挂的方式陈列展示,在墙壁材料、层高、灯光布置上,都很难满足当代作品的展示。这点在“一席之地·席华作品展”中就凸显出来了,他的作品有超高尺寸,使得策展时的发挥受到展厅高度的限制,临时做出了位置上的调整。
再进一步,就是让作品跳出展厅的束缚,向更多公共区域拓展。想让更多人走进艺术,首先得让艺术走近群众。让艺术展览进社会,进校园,给公共艺术更多的展示机会,如公园,景区,商业区,广场等。作为开放空间的艺术展示,愚自乐园是一个典型,大量雕塑错落分布在整个园区。
总之,要争取让民众在生活中离不开艺术,处处有艺术。
新闻推荐
石渠县举办“庆五一·迎五四”篝火晚会激扬青春风采 谱写劳动赞歌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刁海瀚记者杨琦文/图)近日,石渠县举办了以“激扬青春风采,谱写劳动赞歌”为主题的“庆五一·迎五四”篝火晚会。晚会由石渠县城区小学一群可爱的同学带来的开场舞《吉祥锅庄》拉...
石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