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奔小康 ——记石渠县麻呷乡仲沙村第一书记泽仁达瓦
石渠县麻呷乡仲沙村,距县城约120公里,全村59户共260多人。多年来,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制约,仲沙村发展受限,特别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2015年9月,泽仁达瓦被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后,他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切实为民办实事,使该村的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心为民办实事
担任麻呷乡仲沙村第一书记以来,泽仁达瓦为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村情掌握民意,他走村入户实地走访,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并建立完善了民情民意档案。群众反映什么,泽仁达瓦重点解决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泽仁达瓦就主动谋划什么。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对群众生产生活现状的了解,他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思路和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对仲沙村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协助联系帮扶单位、麻呷乡制定了仲沙村三年帮扶计划,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和力度,绘就发展蓝图。积极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近10余万元,修建了通村硬化公路,保障了该村群众的安全出行;经各方协调争取到1.6万元村级组织活动经费,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建强了该村的组织堡垒。他沉下身子走基层、送温暖、办实事,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18户,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及物资共计1.8万元;为解决该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协调州国土资源局,争取帮扶资金64万元,帮助仲沙村建成两口安全饮水井;积极争取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资金12万元,解决仲沙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3户危房户从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至安全地段;为促进仲沙村经济发展,制定了《仲沙村牲畜繁殖工程实施方案》。
增强堡垒战斗力
到村后,泽仁达瓦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突破口,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上党课制度,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以提高入党积极性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基层组织力量建设,在加强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党员发展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村民入党积极性不高,为此,村党总支认真制定了党员发展计划,鼓励致富小能人入党,积极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分别设置了村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纠纷调解岗、治安保卫岗、红白理事岗、村村通道路维护岗等。以提升治理能力为着力点,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开办村级“农民夜校”,以分片分组教学、志愿队伍上门送学方式重点围绕爱国守法、整脏治乱、健康卫生、法律常识、脱贫攻坚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以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心得交流等教学方式提升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党员干部+群众”的形式,结对帮扶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探索创建“四好”活动,让群众自主决策、自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泽仁达瓦善于用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新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抓好“细胞工程”,密切干群关系,讲政策、促和谐,开展好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讲到户、到人。政策就是机遇,只有把政策吃透,才能为致富提供依据,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讲政策、了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和谐”,泽仁达瓦经常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状况,有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有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拉近了干群距离,实现了干部群众接访面对面、开展工作面对面,减少了群众办事、反映问题的程序途径,将群众的家庭情况、家庭住址记在脑中、放在心里,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驻村一年多来,他协助村“两委”、乡干部排查矛盾隐患3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新闻推荐
扎溪卡草原的“疗伤”之路 ——石渠县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修复新机制
机械播种。全民种草。灭鼠行动。宣传动员。■刁海瀚文/图【背景资料】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角,地处川、青、藏三省区的交界处、巴颜喀拉山南麓,属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是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地区重要...
石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