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桥”的幕后故事
本报讯(杨碧 文/图)1月14日,州工商局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该局结对认亲联系点——石渠县色须镇团结一村村支部书记郎穷和牧民群众代表,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将一面写着“爱心桥、心连心”的锦旗送至州工商局党组书记王益西吉村的手中,感谢州工商局帮助该村建成了一座便民桥,同时,也对州工商局自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以来,为该村农牧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设身处地帮助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表示感谢。
团结一村境内,有一条宽约12米的翁曲河,夏季雨水多,临时搭建便桥经常被冲垮,40多户村民居住在河西一带,而这条路是牧民日常生活、放牧的必经之路,过河难成了村里最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牧民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州工商局在群众工作会商会议中了解到这一困难诉求,及时研究形成方案,并多次派出小分队实地考察,在通过州工商局积极协调州县扶贫移民局争取项目、资金后,在石渠县党委、政府、州县交通运输局的关心下,便民桥于2015年9月底建成并验收投入使用。团结村将这座便民桥命名为“爱心桥”,寓意通过结对认亲活动架起“爱心桥”,让干部职工与牧民群众心连心,共同推动团结村的发展进步。这是州工商局自2012年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以来,帮助协调解决的首个集体诉求。
州工商局自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以来,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7件,慰问群众186余户,发放慰问金6.5万元;为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向石渠县格孟村小学捐赠3台电脑和干部职工捐资助学款20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蓉萍夫妻俩被当地百姓誉为“藏族儿女健康的守护神”、“马背上的好门巴”。夫妻二人在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的石渠县,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
石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