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有保障道路更通畅 ——记者体验交通大变样后的出行便利
■本报记者 张磊 文/图
2月23日晚,一场春雪突降康定。对于第二日将冒雪前往色达县采访的记者,前行的道路是否畅通?行车是否安全?成了记者最关注的问题。
十年前曾在色达县工作过的何瑜至今都记得当时回一趟康定有多难。那时色达还没有直达康定的客车,每次回康定,只能想办法找各类“顺风车”和“打野车”坐,既不方便又毫无安全保障。2015年4月,随着康定到色达、石渠等县的直达班车相继开通,何瑜等干部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早晨5点半,康定城的大街小巷已被积雪覆盖,一片白茫茫,街上没什么行人和车辆,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和城内的寂静相比,此时的康定汽车站却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24日早6点,记者坐上了康定开往色达的直达班车,与客车司机和乘客们共同感受近年来甘孜交通大变样后的“福利”。
进入车站后,前往各地的旅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正有序通过安检口验票登车,客车司机挂好防滑链条后,对汽车做了最后的检查,确保车辆正常、安全行驶。上车后,司机和车站工作人员再三叮嘱乘客系好安全带。
客车出站以后,车载GPS对车辆行车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当车辆行驶速度接近限速值的时候,语音系统会发出警告,防止司机超速行驶。客车司机告诉乘客,如果出现超速,运输公司将给予当事司机相当严厉的处罚,这一切都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30分钟后,车辆行驶到了折多山路段,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不仅“险”且冰凌严重,能否顺利通过不免有点让人担心。不过事后证明,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由于车辆安全保障做得很充分,司机驾驶也非常谨慎,加之时间尚早,山上车辆较少,40分钟后,车辆安全下山。
春运刚刚结束,旅客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对车站所有工作人员和客车司机来说,只要客车不停班,其实每天都是“春运”,安全的“弦”丝毫不敢放松。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安全”二字的重视,是交通运营者给笔者本次出行的第一感受。
安全通过折多山后,天已完全放亮,只见道路两边的山丘、草地和树木全被积雪覆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条宽阔平整的黑色柏油路,整个画面就像一幅水墨画,而我们这车人就行进在“画中”。
“现在从康定到色达的路不仅宽还很平整,非常好走,不堵车的话一一般只需要十个小时,比起几年前,时间上缩短了至少两三个小时,最关键的是,现在不仅路好,车子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也比往年提升了不少,乘客坐长途客车再没以前那么辛苦了。”说起现在道路的变化,新川藏运业有限公司客车司机何师傅感触颇深。
道路交通瓶颈,以前一直是制约甘孜州经济发展的“硬伤”。曾经,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出行条件,是甘孜百万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共同愿望。2012年3月,甘孜州正式启动实施3年交通集中攻坚,330多亿元的投资不仅创下甘孜州交通建设历史之最,也让州内全部国道公路和90%的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70%的乡通油路、90%的村通公路,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道路硬件得到全面提升。
记者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到县上采访,因大多数县的公路路面凹凸不平,有的还满是坑坑洼洼,坐一天车下来,整个人感觉都快要散架了,而几年后的今天,脚下这条路不管是从质量、舒适度、安全等方面来说,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天鹅”。道路质量上的“脱胎换骨”是笔者本次出行最深的感受。
下午5点,经过10小时的行进,客车缓缓驶入色达汽车站。回老家过藏历新年的商人扎西尼玛说,现在坐车时间短了,可以和家人们享受更多的幸福时光,而且道路修好后,县里人的出外读书、看病、经商也比以往方便多了,相信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孙学花秋末的斜阳掠过金色的塔顶,焕放着多彩的光芒,落在塔公草原的每个角落,给人静谧安详。这个人人神往、人杰地灵的朝拜之地,有闻名中外的塔公寺,寺内高僧大德以从德向善为本,寺庙主持土登尼玛活佛...
色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色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