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身的修养影响身边人 ——记康定塔公寺主持土登尼玛
■孙学花
秋末的斜阳掠过金色的塔顶,焕放着多彩的光芒,落在塔公草原的每个角落,给人静谧安详。这个人人神往、人杰地灵的朝拜之地,有闻名中外的塔公寺,寺内高僧大德以从德向善为本,寺庙主持土登尼玛活佛是德高望重、名声远播的学者,在传播藏文化、创建和谐寺庙等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佛家子弟以慈悲为怀,从德向善,修身养性,通过学习、钻研来提升自己的内涵,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影响身边的人从善。”土登尼玛时常告诫弟子。
土登尼玛生于1943年7月,出生在康定市塔公镇一户普通牧民家。4岁时,被认定为多钦则·益西多吉活佛转世灵童。他悟性过人,酷爱学习,精进研修,10岁时赴德格竹庆寺、仲萨寺潜心修习,之后又到原色达县智庆寺深造。16岁时被正式任命为康定塔公寺、丹巴金龙寺主持。除了学习藏文化知识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钻研其他文化知识,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及古典文学名著,经过多年坚持自学,他的汉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978年,土登尼玛被借调到《藏汉大词典》编写组担任副主编。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赢得了众多老专家、教授的瞩目和赞许。经过3年的努力,一部举世闻名的《藏汉大词典》问世,获吴玉章基金会的语言文字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81年,在土登尼玛的提议下,四川省藏文学校创建。该校先后培养出一大批继承弘扬藏文化的杰出人才。
连任几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土登尼玛个头不算高,常戴一顶毡帽,总是面带微笑。他有一颗对研究与传播藏文化不知疲倦的心,进入研究机构从事藏文化研究已经几十个年头。“自己只是尽力参与一些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而已,我想用余生做一些对人民有意义的事。”他总是谦虚地说。
目前,甘孜州掀起“五二三”学教活动热潮,康定市结合创建和谐寺庙、民族团结活动、寺庙社会化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将该活动抓紧抓实,塔公寺、扎西寺等寺庙也开展了相关活动,该项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寺庙的常态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增进寺庙寺庙僧尼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土登尼玛作为寺庙的主持,更注重寺庙的和谐发展。遵守国家法律、遵守佛教戒律,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佛教负责,正同他所主张的从善向德、盛德博学是一致的。
他说:“人有生老病死,祸福旦夕,人人都要安分守纪,人人都要多做善事,爱国爱教是每个出家人必须做到的。我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想通过自身的修养,影响身边的人、感化他们,让所有人懂得佛教的真正内涵。”
土登尼玛已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1988年被评为研究员,被西南民大、中央民大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多次应邀到香港、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讲学活动,成为藏学界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并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省高职评审委员等职。
土登尼玛希望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对古籍、古迹的保护力度能继续提升。藏文古籍的搜集整理离不开大家的无私资助。 土登尼玛说:“支持这样一个伟大工程的动力来源于良知,也来源于对藏文古籍的爱好。在国外的这些年,看到一些外国的藏学家对藏文那么酷爱,为保护藏文古籍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藏族人,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现在国内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在支持藏文古籍的保护整理工作,我一定会踏踏实实地把抢救和保护工作做下去。”风尘垂首遍叩门,不为衣食为古籍,正是这份为保护藏文化托钵化缘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土登尼玛在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中取得非凡的成绩,从他的身上可以感悟到“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的人生哲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洪福乐李博郝勇)8月25日至28日,武警四川省总队赴藏区专家医疗队来到色达县,为藏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向当地卫生院提供技术帮带,体检诊治福利院孤残人员。28日在洛若镇牧区义诊时,医疗队遇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