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近群众,怎么走进他们心里?
今日人物
色达县克果乡党委书记甲花多吉
□耿冉 本报记者 陈建兵
“卡卓,卡卓。”9月24日,甲花多吉刚走进泽西村,一位老阿妈就拉着他的手,口中不停用藏语说谢谢,一定要他去家里坐坐,喝碗酥油茶。
老阿妈是困难户普吉的母亲。普吉因难产去世时,甲花多吉正在村里走访,立即赶去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塞到老阿妈手中。当了解到她家无力料理普吉的后事,甲花多吉又急忙赶回乡上,组织全乡干部职工捐款10200元,当晚连夜送到普吉家。
甲花多吉是色达县克果乡党委书记,色达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也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回报这片土地。
下村“三件宝”百姓看见人影就知书记来了
2010年12月,甲花多吉调任到克果乡担任党委书记。如何打开工作局面?他从摸清家底建立纽带着手。摸清家底是了解全乡百姓的情况,建立纽带是打通与群众交流的通道,看似简单,却花了一年时间。“主要是牧民放牧,很多时候不在家。”甲花多吉说,只能一次次地去,又一次次地回。村民不认识他,有的不欢迎也不给他开门。这时,甲花多吉就会和同行的干部一起啃着干粮,盘腿坐在牧民家门口,直至走进牧户家中,见到牧民摸清情况为止。甲花多吉笑着说:“多去几次就好了。”他常说:“苦点累点怕什么,老百姓的和谐幸福生活才重要。”
在思考问题时,甲花多吉常冷不丁站起来,拿上自己的三件“宝贝”:一件羊皮袄、一个牛毛褡裢、一双被水浸得有点变形的靴子,“走,下村去”。如今,只要看见人影,乡里的百姓都知道多吉书记来了。“那身影太熟悉了,特别是他穿的羊皮袄。”泽西村牧民郎沙说。
制定走访机制深入交流了解赢得群众信服
有时看到牧民们修房、搬草场、建围栏,甲花多吉会主动帮忙。一开始,牧民们搞不清楚这个“熟练工”从哪里来,有的还不让他做,他就“厚着脸皮”说:“我也是牧民出生,这些活我都会做,你让我试试看。”就这样,他与牧民拉近了距离。
通过实践,甲花多吉认为走进基层做工作效果最好。他结合甘孜州推进的群众工作全覆盖,制定乡党员干部职工“划村包片联户”走访机制,以1名副科级干部带7名一般干部的“1+7”组队模式,组成4支背包进村走访小分队,对牧户家庭情况、困难诉求、矛盾纠纷等进行调查登记。
甲花多吉和同事完成了全乡8个行政村554户牧民的摸底调查。正因为平时的深入,当地群众对他很信服。
泽西村村民郎沙对甲花多吉也有说不完的感谢。以前郎沙家相当困难,干脆自暴自弃整天游手好闲。甲花多吉多次苦口婆心劝他,向他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指点致富路,还动员他把子女送进学校。“没想到为了我一个人,多吉书记会来那么多次,我被他感动了。”于是,郎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做起了小生意,到山上挖虫草、养牦牛。现在他家的牦牛有100多头,70多头能产奶,他慢慢地成了全县的致富能手。“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事半功倍。”甲花多吉说,如果连群众的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怎么能走进他们心里呢?
声音
克果乡泽西村村民郎沙:甲花多吉书记是我的恩人,有了他的鼓励和帮助,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我也知道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争取。
克果乡乡长郭小弟:我与甲花多吉书记一起工作有3年多时间,他的工作方法一直是以农牧民为主体。他常说,农牧民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办农牧民群众的事就是在做我们的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恩军郎太)“《天堂觅爱》非常贴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影片对我们的教育警示意义很大。”9月1日,在观看色达县制作的廉政微电影《天堂觅爱》首映后,该县乡镇干部廖小红说。由色达县制作的廉政...
色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色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