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聚共识 新常态下新作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侧记

四川日报 2015-01-27 10:57 大字

□本报记者 杜蕾 钟振宇

一年初始,盛会启幕,共谱新乐章。

1月26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842名省政协委员满载着全省各族群众的期待和信赖,步履坚定踏入金牛宾馆大礼堂,为深化改革建言献策,为加快发展凝聚共识。

以新常态思维履职尽责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委员们精诚团结、敢于担当,协商频次更密,履职热情更强。

一组数据可以为证:2014年,委员们共提出提案1200件,其中大会提案856件,平时提案344件;与省委、省政府联手推进全国政协和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来川调研视察与建言献策近40项成果的转化。

“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了政协‘智库\’和‘桥梁\’作用!”提起过去一年,委员们感慨万千。

上午9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大会正式开幕。

常委会工作报告声声入耳,委员们静心聆听,不时低头记录。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绵阳市委主委沈其霖在“加强研究探索,稳步推进政协协商民主”这句话的下面,用笔重重标注。他说,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协助省委起草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令他非常期待。“作为党派成员、政协委员,我一定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不辱使命。”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改革发展任务极其艰巨繁重的一年。政协委员如何更好服务大局,建言出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会场内外,这句话被委员们反复提及。

“积极融入经济新常态,以新常态的思维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更多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作用。”省政协委员、共青团甘孜州委书记洛绒拉珍有自己的思考。长期扎根藏区的她认为,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势下,民族地区应该积极运用后发优势,“突出生态地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助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发展。”

在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主委刘建明看来,新常态意味着过去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靠调整结构寻求更有质量的发展,这对重工业基地攀枝花来说格外迫切。去年,攀枝花与民主党派中央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助推攀西地区养老、养生、健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正是对新常态的适应、引领。

新机遇下开启新征程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当有新作为。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政协委员,四川广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铭履职信心充足。他认为,新常态下,地方政府不再片面追求GDP,这是好现象,但是也要提防不干事、不发展的“懒政”,“建议全省改革的步伐快一些、实一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既重经济,也为民生鼓与呼。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民生的关注也应迈入新征程。

紧扣教育改革的步伐,省政协委员、新都一中特级教师唐顺发把目光投向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他认为从民族地区实际和长远发展出发,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本次会上,唐顺发带来在彝区实行两年免费学前教育的提案。“我一直非常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新的一年,希望为此多出力。”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总工会副主席谢娅带来保障农民工工伤权益的提案,建议出台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办法,进一步明确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方式、缴费费率、工伤申报及认定标准、工伤待遇支付、责任追究等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省政协委员、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凊将目光聚焦法治建设上。她呼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重大决策中的作用,让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出具项目法律风险评估书,参与制定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以利于政府正确处理维护稳定的重大事件,参与重大信访案件听证、论证工作,为政府决策重大信访事件把好法律关。“让法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履行职能、汇聚力量。展望未来,委员们信心满怀,期待尽心尽力尽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努力克服现实困难 务求工业更好发展

魏宏在全省工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省委、省政府近期将派出11个督查调研组赴19个市州和部分国企,督查了解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工作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本报讯(记者胡彦殊)现阶段工业经济...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