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医学院的“新”与“变”

四川日报 2013-01-28 17:32 大字

向特色鲜明高水平医科大学铿锵迈进

2012年11月15日-12月14日,一支由成都出发的特别调研组,由南而北,又由北而南,先后去了吉林、沈阳、泸州、南充的几所医学院校,他们就是成都医学院调研学习组。

这是成都医学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的调研之旅,也是学院经历发展转型之后的学习之旅。规格高,学院党委书记凌保东、院长余小平亲自率队;行程长,1个月时间,利用工作间隙,走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沈阳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和泸州市政府,行程上万里;更重要的是,收获丰,学到了真经,坚定了信心,找到了学校更上层楼的发展之匙。

从这里,人们再次领略到成都医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学院发展变化的力量。“新”与“变”,贯穿成都医学院的2012年。

入住新校区内涵在提升

2012年12月27日夜,成都医学院新都新校区灯火辉煌。“幸福成医新跨越”——2013年新年文艺晚会在新校区蜂巢体育馆举行。凌保东激情洋溢的新年致辞,激发起全院师生员工对新校园、新大学的热爱。

2012年8月,成都医学院近7000多名师生搬进了崭新的新都校区。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谭欢感触最深:新校区修建了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成。现在,多年的期盼终于实现,谭欢和他的同学们十分开心,一有外地朋友来,就会自豪地领着去参观。

从原来158亩的校园,搬进近1200亩的新校园,不仅仅是面积变大了,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也更好了。谭欢说,如果要评2012年成都医学院最开心的事,搬进新校园绝对是第一名。

新校园新大学,只是外在的“变”,成都医学院质量内涵建设,却是内在的“变”。2012年,学子们屡屡听到的关键词是“首次”、“突破”、“新高”等词汇。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成都医学院4名学子勇夺总决赛一等奖,这是西部地区省属医学院校在该项赛事中夺得的最高奖;同年11月,学院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再次突破,获得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2012年学生实践教学平台也再上台阶,新增了4所教学实习医院、3个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建立了成都医学院成都临床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获批开展双学位教育;2012年,国际化教育取得新突破,首次对接新加坡卫生部开展护理医科全额奖学金项目,就全额录满15名护理专业学生,目前他们已赴新学习;与美国医学院校合作开展的4个专业本科学分国际互认项目正在进行。

一项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成绩,展现了成都医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逐渐扩大了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2012年,成都医学院计划招收本专科学生2430名,比2011年增加730名,但生源质量不降反升,本科(理科)调档线高居省属二本高校第3名,高于二本省控线40分。

质量内涵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所在。2012年,学校全面启动了事关未来发展的“一号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一年来,学校以评估工作为契机和抓手,确保了教学质量长期、稳定、科学的提升;2013年,学校还启动了卫生部、教育部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走向国际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夯实人才根基科研与教学齐飞

2012年11月13日,成都医学院67名青年骨干教师集体登台,成了学院的座上宾。他们和学院领导相向而坐,每人面前分别摆着一份《成都医学院“鸵鸟英才”骨干教师培养合同书》,他们要和学校签订协议,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学院发展捆绑起来。

在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老师们真切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是如此紧密地连结成了一体。参加工作近10年的生物医学系青年教师宋海星当场表示:“一定不负众望,尽心尽力,与学院共成长。”

这个被称为“鸵鸟计划”的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把青年教师纳入学院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他们成长成才,这在成都医学院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

“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要上去,教育教学与科研要上去,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的。”凌保东说,学院与教师捆绑发展,是学院创新求变的重要举措之一。

学院提供的是配套的科研资金保障,人力物力支持;青年教师追求的是高级别论文、高级别课题、高级别奖项的攻关。学院在海内外选聘23名大牌专家,这些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医学领域的国内外佼佼者,将结对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余小平对“鸵鸟计划”充满期待。她说,这67名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再加上学院去年引进的14名青年博士、2名高级专家和学院持之以恒的内培外引,成都医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将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教师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应和学院的发展节拍。2012年,全院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1项,国家哲学社会基金资助项目2项,创下学院科研史上的最好成绩;2012年,教学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投入2300万元打造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温与炎症、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结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研究等3个实验室成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全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学术著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入选人民出版社迎接党的十八大70种重点书目……

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发展进步的标尺。成都医学院的2012年,夯实了“人才工程”的根基,未来值得期待。

和谐幸福成医再谱发展新篇

2012年5月13日晚9时许,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发生这样一幕 “怪事”:凌保东、余小平、教师和学生代表手捧鲜花,在候客大厅等人。“客人”是学校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归来的3名教师和4名学生。学院负责人放弃周日休息,驱车几十公里,亲临机场迎接,参赛的王丽、杨蓉、黄思思、徐锐4名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返校后,学院专门举行欢迎仪式,书记讲话,院长致词,场面宏大,热烈庄重。

领导搭台,师生唱戏,这在成都医学院已成为常态。2012年成都医学院师生参加全国、全省重大比赛、重大活动的背后,几乎都有学院负责人鼓励加油的身影。

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谋事业,谋发展,谋建设。2012年,成都医学院经历着发展理念之变、精神之变。

去年11月21日,“成都医学院2013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秋季大型双选会”在新都校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31家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素质十分中意,更对学校的服务十分满意。这些招聘单位负责人临行前接到了学校发来的短信或信函,详细介绍学院附近的交通路况、宾馆、餐饮信息,“真的很人性化,很周到,服务变得更精细了。”甘孜州人民医院的招聘负责人对学院的服务表达由衷地赞许。

“领导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做好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凌保东、余小平不止一次这样说。在服务师生的理念指导下,2012年,学校党政以师生利益为最高利益,积极推动事关教师幸福生活的各项民生工程,取得重大成绩,教职员工的幸福生活有了坚实基础。

和谐新成医,幸福新成医,是学院努力打造的软实力。2012年,校领导牵头对学校65年发展史作了一次完整的纵向梳理,又对国内医学类院校作了一番横向比较。同年12月19日,在北上南下调研后的总结会上,凌保东、余小平分别发言,道出了学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凌保东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发扬部队院校的光荣传统与作风,科学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

余小平认为,学院要弥补短板,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打造办学特色,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让学校拥有与所在城市相匹配的实力和声誉。

2013年,已经翻开崭新一页。新阶段,新起点,新使命,学校由此发出了转型发展的最强音,吹响了向特色鲜明高水平医科大学进军的号角。

□向朝伦图片由成都医学院提供

新闻推荐

构建全方位对口支援四川藏区格局

四川省藏区是全省扶贫开发四大主战场之一,如何实现追赶跨越和同步小康?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川报集团特派记者钟振宇在今年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个人和联名提案里,关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