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挥好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记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炉霍县宜木乡虾拉沱村党支部

甘孜日报 2017-07-05 01:26 大字

虾拉沱村位于炉霍县宜木乡,全村129户529人,有农牧民党员34人。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虾拉沱村党支部紧跟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北部州级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发展功能,结合协会、农户、企业优势,推行“支部+”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四好新村”建设,探索出党建助推“脱贫奔康”的成功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

虾拉沱村党支部结合炉霍县“1235”发展战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支部核心引领作用,瞄准“脱贫奔康、富民增收”目标、牢固树立“脱贫全靠支部引领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理念、创新“以土地换取发展空间”思路、突破“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传统农业增收困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三大发展瓶颈,实现了全村人均收入新增长。

近年来,炉霍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和投资软环境改善作为村组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这一政策感召下,虾拉沱村以村支部为核心、政府为主导,穿好“两条线”, 解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村支部政治引领和服务发展功能优势,针对村组经济基础薄弱,自身投入不足的实际,引进企业入驻,结合企业技术、发展优势,建好投资软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发挥村支部宣传教育和带头引领工作职能,针对群众对企业信任不高,对政府政策了解不清的实际,强化宣传引导,由县政府牵头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加快投资环境建设,增强群众脱贫奔康信心。

该村党支部按照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解决传统农业增收困难的问题,针对群众对流转土地后利益保障缺乏信心,思想转变困难的情况,以个人获益为突破口,算清“两笔账”消除群众顾虑。算清土地流转前后收支账,按照每亩土地年产300斤粮食,每斤2元计算,亩收入600元,除去农业生产资料消耗,年亩产纯收入在400元左右,流转土地每亩每年收入580元,实际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算清劳动力释放增收账,土地流转后按照每户可以释放1名劳动力月收入3000元计算,户年均增收将达到3万余元,增收渠道得到明显拓宽,群众收入得到明显增加。

结合本村实际,在发动宣传上做文章,解决群众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相互观望的心理问题,做好“两件事”聚起发展合力。发挥好基层阵地宣传引导作用,利用“农牧民夜校”等宣传载体,在宣传上下功夫,召开群众大会,明确困难点入户走访,逐个击破,实现群众思想统一。发挥村组干部带头示范作用,采取村干带头领路、党员积极参与的方式率先垂范,签定转让合同,传递正能量,凝聚正效益。通过努力,实现全村129户100%参与,流转土地2130.81亩,流转资金123万余元,激发了全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的利益与入驻企业捆绑在一起,集聚起发展合力。

坚持抢抓机遇

虾拉沱村党支部把“群众致富,村‘两委\’才有脸面;群众不富,村‘两委\’脸上无光”作为工作目标,抓住炉霍县脱贫奔康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契机,释放转型内生活力,探索建立面向市场、多元投入、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新模式,做大做强专合组织。

该村党支部在百合花基地建设之初,以“建好环境,留住企业,户户受益,持续增收”为目标,建好两项制度确保企业群众双受益。针对企业用工问题建立《百合花基地与虾拉沱村用工制度》,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协商设立招用工中心,建立招用工的长效机制,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实现流转土地群众就近就业,优化企业用工环境,增加群众收入,杜绝因务工而产生的矛盾纠纷,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结合本村实际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虾拉沱村百合花基地务工制度》,对贫困户、一般劳动力、技术劳动力的务工方式进行了全面规划,做到了“户户有岗位,贫困户有照顾”,全村近2/3的闲置劳动力进入基地务工挣钱,每人每天获得100元的务工酬劳,预计今年劳务收入将达到96万余元,人均增收1600余元。

该村党支部积极寻找发展新思路,充分考虑本村实际情况,抓住“两个契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抓住百合花基地建设契机,制定依托种植基地,发挥传统农耕文化和藏汉结合的地域文化优势,树立“农旅结合产业”的思路,建立民居接待协会,通过县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完成10户民居接待户建设工作,预计每户每天能够接待游客5—10人,月增加收入1500—3000元,“赏百合、游民居、品美食”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亮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增收致富渠道从以农为主向农旅并进延伸。抓住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契机,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培育人才为村集体经济管理层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按照“既要做富裕农民、也要做文明农民”的思路,以“四好新村”建设为目标,树好“两个标杆”倡导文明新风。利用红色文化加强感党恩、爱祖国、守法治、知奋进、奔小康的教育,建立常态化宣讲机制,强化村民素质提升。乡镇宣讲组每季度进村集中宣讲一次,村支部宣讲队每月集中宣讲一次,村内大小会议会前讨论惠民政策落实情况20分钟,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感恩奋进不停歇。村党支部把每年3月8日、6月25日和7月23日作为开展集中文化娱乐活动的三个“黄金周”,组织全体村民开展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文体娱乐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藏民族团结友善文化观,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村组文化,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社会正效应。同时为规范村民言行,结合实际制定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五个方面二十七条操作性强、内容易懂的村规民约,形成了言语美、行为美、村容美社会良序,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康巴第一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行走在脱贫奔康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美丽甘孜更多彩

巴塘县措普沟国家森林公园。白玉县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本报记者邓安华行走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给甘孜州带来的新气象15甘孜州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批...

炉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炉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