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泸定,滚滚红潮扑面来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甘孜泸定行纪实

绵阳日报 2019-04-27 06:54 大字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深川峡谷中的大渡河大桥

溪江漂爱国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泸定大渡河大桥

实景剧《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演出场景

中国红樱桃之乡

飞夺泸定桥,是一场铭记史册的战斗。我们大多数人,最初都是从小学课文《飞夺泸定桥》了解到红军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沿着四周烈火熊熊的铁索横跨大渡河,攻克泸定的革命故事。

季春时节,记者随“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团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从课本到现实,耳闻目睹,一路探访,抚今追昔。因为这一场战斗近距离认识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深入探访这方热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滚滚红潮——

□本报记者李春梅郭若雪文/图

一部红色实景剧弘扬长征精神

4月16日上午,细雨霏霏。记者团的全体团员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向革命烈士敬礼、献花,大家齐声唱响国歌,胸中澎湃、眼含热泪,时光仿佛倒流回1935年5月29日那个烈火映天的夜晚,22勇士攀援铁索,突破敌人火力封锁,战胜重重惊险,奇绝夺取泸定桥的场景又重现眼前……苍松掩映下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作为泸定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正是为纪念和缅怀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而建。

站在纪念碑前仰望,两位扛枪冲锋的战士神态刚毅坚定,碑体为铁索的抽象几何体造型,正好印证了泸定桥铁链;整座碑侧面造型像一只凌空发射的手枪,象征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碑体两侧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碑文,由聂荣臻同志题写,简单的碑文清楚地记载了红军夺桥的经过,正前方的碑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纪念碑自1986年3月建成以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作用,成为大中小学生以及部队官兵接受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修建于纪念碑一侧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一馆一陈一事,着重体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丽篇章,表现出红军勇士敢于牺牲、舍生忘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记者一边观看,一边聆听,工作人员娓娓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畔,逆河前进,打通北上抗日道路的战斗事迹,感人之处,动情之际,仿佛听到贡嘎山的悲泣,大渡河的呜咽......

由纪念碑和纪念馆组成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坐落于泸定县城西南,从公园出来,沿着大渡河逆流而行是一条依山而建的红色休闲栈道,步行大约一公里后,就来到闻名天下的泸定桥。泸定桥在以茶马互市的历史年代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踏上这座历史名桥,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上钉制的全是木板,桥身摇摇晃晃,阳光穿过桥板缝隙铺洒在湍急的河流上,让人又惊又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好不容易从桥东挪到桥西后,不由得再次在心中对22勇士肃然起敬!

一碑、一馆、一桥,皆缘于一场骇世长存的伟大战斗——飞夺泸定桥;而作为四川藏区第一台革命题材实景剧——《飞夺泸定桥》则将承继于一碑、一馆、一桥的长征精神融汇在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剧情中。

当晚8时,穿上红军服的记者们集结完毕后,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剧场观看该剧,在声、光、电等现代特效技术烘托下的实景幻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将士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最终成功占领泸定桥的战斗场景。

一座惊世红桥架通云中天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月17日,记者团走近川藏第一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泸定大渡河大桥。雪山映衬的湛蓝天空下,一座主跨度达1100米的红色大桥横跨大渡河,成为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上一道壮丽的风景。黑色的桥面与红色的桥身浑然天成,横跨在奔流不息的大渡河上,云遮雾绕之下,恍如彪悍的康巴汉子宽厚健壮的脊梁,架起了被称为“云中天路”雅康高速的天堑之险。

布设于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之中的雅康高速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从全面开工建设到通车,历时4年多,累计近8万人参与建设。建设者们克服了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施工极其困难的挑战,创造全线提前9个月建成试通车运营的骄人成绩。

“泸定大渡河大桥是一座建立在高地震烈度带、高海拔的钢桁梁悬索桥。”四川交投雅康公司员工廖静作为解说员向在场记者介绍道,全桥共长1411米,其中主跨长1100米,桥面至河水高为239米,其建造的难度开创了世界多项第一,由于在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及温度场苛刻的建造条件下完成制造,也被现代网络亲切地称为“网红桥”。

据了解,泸定大渡河大桥总共浇筑混凝土量达29万余立方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广州电视塔混凝土浇筑量(15万余立方米)的1.9倍。其次,用钢量约为6.2万余吨,比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4.2万余吨)还要多2万吨。主线索股与缠线总重量达1万余吨,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

另外,泸定大渡河大桥建有世界第一长的隧道锚,在大桥雅安端,深入地下159米的隧道锚,用整座山体的力量,“拽住”了整个大桥。

如今,泸定大渡河大桥成为雅康高速“交通+旅游”的标志建筑。“有许多外地客人专门开车过来看这座桥。”正在泸定大渡河大桥上执勤的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四分局九大队交警黄煌告诉记者,外地游客路过桥时都会在观景区停车拍照,而当地人在驾车通过大桥时则会以短促鸣笛的方式向筑桥人、护桥人表达谢意。

一颗红樱桃唱响农家幸福歌

从飞夺泸定桥到泸定大渡河大桥架通“云中天路”雅康高速,八十四载风雨岁月如大渡河水滚滚东逝。往昔峥嵘岁月一去不返,如今甘孜藏族同胞的幸福生活让世人刮目相看。

时近谷雨,正是红樱桃、绿芭蕉的人间四月天。记者团走进有“中国红樱桃之乡”美誉的泸定县杵坭乡采访时,在杵坭村与正在樱桃园里为迎接泸定县第九届樱桃节做准备的德切拉姆不期而遇。她正在樱桃树下修枝剪叶,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樱桃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引得人垂涎欲滴。德切拉姆告诉记者,剪掉多余的叶子,让樱桃多吸收阳光,才长得大,才更甜,好赶在樱桃节时卖个好价钱。

多少钱一斤才是好价钱呢?攀谈中,热情善谈的德切拉姆打开话匣子。“以前只能卖几毛钱一斤,自从门口的路修好后办起樱桃节,好多外地客人开车来摘樱桃,每斤樱桃的价格卖20元左右,客人来了要吃农家菜、要住宿,我们又开起了农家乐、乡村客栈……”德切拉姆一家的7亩地全部种植了樱桃树,每亩年收益上万元。短短几年间,德切拉姆家盖了二层楼房,买了小汽车。说起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切拉姆红红的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就像树上红艳艳的樱桃一样甜蜜绵长。

在杵坭村,还有36户村民跟德切拉姆一样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兜里有钱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通八达的道路,家家户户的藏式风格二层楼依次排开,庭前院后栽花种树,瓜果飘香,游客品果喝茶,怡然自乐。短短几年,杵坭村从一个贫穷落后小山村,变成了如今泸定县拿得出手的“赏花品果、修身养性”乡村旅游名片。

杵坭乡人大主席贾瑞丰介绍,2011年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后,旅游的人多了起来。那一年,泸定县在杵坭乡举办了首届樱桃节,让村民尝到了第一口樱桃带来的“甜”。如今的杵坭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水果种植面积6000余亩,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收入逾3000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泸定县把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作为带动农民脱贫奔康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依托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全面打响打好以“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性”为主题的“率先脱贫、率先小康”攻坚大决战,取得了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历史性发展。2018年,泸定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第二批、甘孜州第一个“脱贫摘帽”县,实现了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摘帽。

新闻推荐

核桃油产业 谁阻碍了你发展的脚步

□本报记者吴平四川核桃种植面积全国第二,是脱贫攻坚重点产业。据科学检测,核桃油中富含欧米伽-3、欧米伽-6这两种人体不能...

泸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