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泉潺潺,林木葱茏,大自然馈赠给康定市孔玉乡挖郎村山民清新的空气和如画的风景,由于没有优势产业,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困难。自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们

甘孜日报 2016-09-22 00:00 大字

????兽医秦帮林在猪舍巡查。????合作社饲养的“放心猪”。

▉本报记者 马建华 文/图

A放养在青山绿水间的跑山猪

9月15日是中秋节,在康定市领军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里,70岁的兽医秦帮林正在圈舍里忙碌,把10个圈舍都跑完,逐一巡视存栏的400多头猪,忙完所有工作后,他的额头上沁出了汗水。

猪刚吃完玉米,浑圆壮硕。“我是合作社请来的兽医,每天的任务就是要巡查猪是否健康,并且定期驱虫,保证猪能够健康出栏”。秦帮林乐呵呵地说,说到兽医,可能不大好听,但干了一辈子兽医,能够把一头头病猪医治好,让养殖户减少损失,他觉得兽医这个职业是受人尊敬的。合作社成立后,老板独具慧眼,把他从泸定县请来,包吃包住,一个月还给他开5000元的工资。

“猪儿,上山啰。”秦帮林吆喝着,成群的猪跑出圈舍,欢快地向树林跑去,他说,这里养的都是“跑山猪”,早上放进山林,吃青草,喝山泉水,中午才收回来。天热的时候,每天还要给每头猪洗两三次澡,预防猪长虫生病。

康定市领军养猪农民合作社董事长何婧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坐落在山青水秀的孔玉乡挖郎村,拥有猪舍10间,占地面积共计30余亩,4000多平方米,可养殖6000头猪,最高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是当地一家专营放心、健康猪肉的企业。目前,合作社已有职工20多人,带动当地农户29家,总共养猪600多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作岗位,人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左右。合作社以野生中草药、玉米、土豆、萝卜等丰富绿色的农产品作为饲料,再配以山间的清泉,这就是放心猪的日常用餐。同时,采用“放养+圈养”的饲养方式,每天定时让猪在室外和宽敞的山林间自由活动、嬉戏。活动量大,光照充足,生长期长,使得肉质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合作社还采用“半开放式”的营销理念,所有养猪流程对外公开。合作社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最成型的养猪企业,率先完成了“领军放心”企业的商标注册。

合作社迄今已出栏368头猪,每头猪按照4000元计算,产值在150多万元以上,如果满负荷养殖,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藏香猪的价格更高,每市斤可达90元钱。何婧说,合作社成立的目的,除了规模化养殖以外,主要任务是带动合作社成员找到一条永续致富的养殖产业,不仅解决当地贫困村民就业,还能带动当地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奔康。

B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奔康

“我们除了养猪以外,还要种玉米,合作社有10多亩土地。在合作社打工挣钱,还能够照顾家里。”毛应康忙完手里的活,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家里现在还很困难,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生活费、学费等开支都很大,过去,家里的开支主要依靠挖虫草,种的玉米除去开支,没有啥收入。合作社成立以后,他就过来打工,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两个娃娃在校期间的费用基本上够了。合作社鼓励村民养猪,他想让老婆在家养猪,有合作社当后盾,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全包了,没有后顾之忧,如果能够养8头猪,除去成本,还有两万元的收入,家人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寸达村村民吴秀华是移民搬迁户,两个孩子在读书,还有两个老人,家庭负担重,依靠传统种植业,已经入不敷出。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他赊养了20头猪,合作社帮助他销售,卖了8万多元。“只要解决了养殖技术和销售问题,发展生猪养殖,是一个不错的致富产业。”吴秀华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打个电话,合作社请的兽医就会上门服务。

合作社投资兴业,村民流转土地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杨小奇家里有4口人,合作社和他商谈流转土地,他仅此一项收入一年就有8000元。“过去要种玉米、土豆、萝卜,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想出去打工挣钱,可也不舍得让土地撂荒,现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心里没有了羁绊,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杨小奇十分高兴,现在他在姑咱做生意,加上土地流转费,家人人均收入完全可以脱贫了。和他一样,村里另外两户人家也有5000元到6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

“我们始终坚持纯粮食喂养,因此,粮食需求量很大,在过去的一年里,合作社已经收购当地玉米9万余公斤、土豆3万公斤、萝卜2万公斤。村民生产的粮食等就地即可销售”。何婧说,发展大规模养殖业,有效解决了农户农产品销售难。

“我家里的玉米一直卖不出去,存放两三年了,合作社一次性买了4000公斤,每市斤1.5元,我卖了12万元。”村民汪孔全感激地说,挖郎村地处半高山,经济落后,村民种出来的粮食销售难。现在有了合作社,村民只管种不用愁销路,在家门口就能够卖到好价钱。而且村民种的萝卜、圆根还能就近卖成现钱。临近合作社几个村的村民也尝到了甜头,玉米、萝卜等收获以后,合作社按照市场价购买,省事还赚钱。

王丫丫50多岁了。孤身一人,走投无路,一户好心人家收留了他。“我也不能白吃白住,总想做点事情报答主人家。”合作社把他聘请为工人后,每个月有了2500元收入,他觉得可以自食其力了,把收入交给主人家安排。

挖郎村有100多户人家,合作社成员就占了84户。去年,合作社赊给村民500头猪崽,让代养,合作社帮助销售,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除去成本,村民收入不错。

“我们现在每个月就要花数万元购买大米,而且合作社还种了不少蒲公英,蒲公英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们以此作为饲料,提升了猪肉的品质。”何婧说,购买农产品,最大限度增加村民收入,而且,合作社还无偿帮助成员购买猪保险(享受国家补贴外,每头猪还需自费15元购买保险),并按照农户意愿购买引进优质品种猪,规模化发展养殖业。但合作社对养殖户有严格要求,必须是纯粮食天然喂养,严格执行商标品牌保护,坚决杜绝以次充好、砸牌子的事情发生。

合作社正通过品牌创建和电商销售不断发展壮大,青山碧水,绿色生态养殖正成为山民脱贫奔康的朝阳产业。

新闻推荐

快旅慢游 如何渐成甘孜旅游新模式?

游客有序乘座大巴车。■川报记者徐登林江阔水缓的雅砻江边,成片成团的沙棘树叶蔬果黄,沿江向南铺展,不见尽头。从来没见过这么宽阔的野生沙棘树林,10月1日上午,来自上海虹桥机场的退休员工张萍在甘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