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枫叶好看,比熊猫少见 拯救五小叶槭 它是四川特有、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极危”物种 野外仅剩500株 省林科院专家成功研究人工繁育技术 育苗规程最快年内发布
形与色五小叶槭是中国四川雅砻江流域的特有物种,生长于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带。它在秋季叶子先由绿变黄,之后会变成金红色,跟枫叶有些相似,不过叶片更细长。因为独特的叶形和绚烂的色彩,在发现之初,就被引种到国外栽培,被誉为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槭树之一,与中国著名观赏树种鸽子树齐名。
身世坎坷
1929年,奥地利博物学家在木里发现。
由于生态环境改变等因素,国内外植物学家曾认为五小叶槭已在原产地灭绝。
1982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九龙县雅砻江支流九龙河边,意外发现了五小叶槭的野外种群。
亟须抢救
目前,野外种群仅剩500株左右,亟须抢救性保护。但是,五小叶槭至今没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
四川省林科院的专家已研究成功人工繁育技术,栽种出一万余株。
他们制定的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这对拯救五小叶槭“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五小叶槭,这个多数人都很陌生的物种名称,近年屡次引起专家关注,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个四川特有、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极危”物种,残存于木里、雅江、九龙和康定四县,野外种群仅余500株左右,比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少。
一个好消息是,四川省林科院马文宝等专家已研究成功人工繁育技术,目前栽种出一万余株,他们制定的地方标准《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日前已通过专家审定,最快将在年内发布。
它是谁?
漂亮,极危
一度消失近半个世纪
五小叶槭是个什么树种?绝大多数公众都难以给出答案。这并不奇怪,因为它的珍稀罕见,植物学家都一度认为它已在野外灭绝。
发表在2010年12月期《四川林业科技》的文章《四川雅江县珍稀濒危植物五小叶槭》介绍到,五小叶槭最早为奥地利博物学家洛克于1929年在木里发现,由德国教授Diels于1931年命名。
由于五小叶槭原生分布区森林采伐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很大改变,加之原有资料记载五小叶槭分布区不够详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五小叶槭已经在原产地灭绝。
直到1982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九龙县雅砻江支流九龙河边,意外发现了五小叶槭的野外种群。这一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珍贵物种再次出现,立即引起世界植物学界的关注。此后,五小叶槭又在木里县、康定县、雅江县被发现。
截至目前,已知五小叶槭野外种群都分布在四县的雅砻江河谷地区,野外种群仅剩500株左右,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属于极危物种,亟须抢救性保护。
五小叶槭具有独特的叶形,四川省林科院马文宝副研究员介绍称,五小叶槭的叶子在一个点上分成五片细长叶子,在秋季叶子先由绿变黄,之后会变成金红色,跟枫叶有些相似,不过叶片更细长。因为独特的叶形和绚烂的色彩,在发现之初,就被引种到国外栽培,成为著名的观赏树种,被誉为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槭树之一,在西方园艺上与中国著名观赏树种鸽子树——珙桐齐名。
但与珙桐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位不同,五小叶槭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列入保护名录,因此未受到法律严格保护,这也成为其种群稀少的原因之一。
多艰难?
3年繁育万株
五小叶槭种群数量稳定了
现为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员的马文宝与五小叶槭结缘,是在2012年。当时身为植物学博士的他到甘孜州考察,推进“川西景观植物筛选与高效繁育技术”项目,在详细了解了五小叶槭后,他和同事决定对其进行人工育苗保护。
昨天,马文宝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了他研究和培育五小叶槭的历程。
“五小叶槭的原生地环境和它的种子、幼苗需要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矛盾,雅砻江河谷地带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土壤薄、蒸发量大。但五小叶槭的种子萌发需要很好的湿度条件,幼苗需要较为厚实的土壤,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野生五小叶槭自我更新存在很大困难。”
有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五小叶槭的原生环境受到人为破坏,使得其幼苗得不到很好的生长条件才导致其野外生存困难。
马文宝和同事从2013年开始异地移栽五小叶槭,让其果实萌发并建成幼苗。“经过几年对五小叶槭种子萌发的观察,发现其萌芽率不到20%,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为了提高种子萌芽率,马文宝和同事摘除了种子的种翅。“种翅就是种子边上类似翅膀的部分,它的存在是植物为了让自己的种子飞得更远,以免和母株竞争和近亲繁育。我认为五小叶槭种翅会抑制其种子发芽,所以在人工繁育时会揉掉,以提高发芽率,目前来看是有效果的。”马文宝说。
3年以来,四川省林科院在九龙县、泸定县新兴苗圃、古蔺顺家山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和省林科院唐昌基地进行了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目前人工繁育的植株约有一万株,三年生苗木已经长到一米五六的样子,”稳定了五小叶槭的种群数量。
怎么救?
写本“书”
“完成这部规程对五小叶槭的存亡有重大意义”
在多年人工繁育经验的基础上,马文宝和同事完成了四川省地方标准《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下称规程)。他介绍称这部地方标准日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最快将在年内发布。
马文宝介绍,规程详细介绍了人工繁育五小叶槭的技术,比如采摘种子应在11月中旬进行,萌芽应在次年4月,幼苗培育需要的条件等等。
在马文宝看来,完成这部规程对五小叶槭的存亡有重大意义。“首先是有助于恢复种群数量,有了大量的人工种群,才便于进一步研究其习性。而在应用层面,极具观赏价值的五小叶槭如果可以应用在园林上,也可以让大家鉴赏这种珍稀而美丽的植物。”
求关注
幼苗已送成都市植物园,长大便会与市民见面
马文宝介绍,四川省林科院去年将一些幼苗送给成都市植物园繁育,以便以后与成都市民见面。
市植物园科技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省林科院送来的幼苗和他们自己栽培的苗木一起,都还在苗圃里繁育,暂时不便对公众开放,待到幼苗长大便会与市民见面。
马文宝更希望随着五小叶槭与公众距离越来越近,让大家了解和关注这种美丽而又珍稀的物种,从而更有力地保护五小叶槭的野外种群。
而令人不安的现状是,由于没有法律的庇护,公众缺少对其的认知,五小叶槭野外种群的生存仍然受到人为的威胁,当地人砍柴、周边工程建设都会让一些种群遭受灭顶之灾。
当然,五小叶槭近年也受到多方的关注和保护,人民网曾报道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成立了拯救五小叶槭工作组。
“如果这部规程在中国保护、拯救五小叶槭的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们会备感欣慰,毕竟,还有什么能比拯救了一个物种更让植物学者更兴奋呢?而如果五小叶槭这个四川特有物种在野外灭绝了,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了。”马文宝说。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新闻推荐
通过创新开展“两派驻、四落地”大行动,康定县探索建立起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6月3日,一条3.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修复通车,居住在大渡河高山峡谷地带的舍联村坪子组155户村民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