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盐亭志愿者张跃藏区支教张登军岁的盐亭人张跃原本在成

四川日报 2012-10-19 17:38 大字

盐亭志愿者张跃藏区支教

□张登军

30岁的盐亭人张跃原本在成都经营一家设计公司。今年初,他走进甘孜州康定县贡嘎乡子梅村,在这里当起了支教志愿者。

前不久,一位“拍客”偶然闯进张跃的世界,用镜头记录下他的工作与生活。张跃的故事,就这样被传开。

艰难的选择

“康定县贡嘎乡子梅村小学需要老师。”从网络论坛上看到这个帖子,张跃萌生了去支教的念头。

2011年10月的一天,张跃与发帖的资深“驴友”陈姐取得联系,在她的带领下,走进子梅村小学实地考察。子梅村,位于贡嘎山下,从村里到乡上,需翻过海拔4550米的子梅山,开车需要3个小时。

听说有新老师来,村子里的10余户人家都聚集在学校前。学校,其实就是一幢藏式两层建筑,已经10年没有孩子上课了。更揪心的是,这里没有网络,不通电话,没有城市文明的一切。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里做点什么。

支教,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设计公司。张跃的决定遭到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但他的态度异常坚决。

2012年2月17日,天还没有亮,张跃提着行李悄然出发。

8名学生的学校

学校没有课本,张跃又想到了陈姐。那天是2月19日,老乡骑着摩托车,顶着漫天的雪花,带着他行驶了近3个小时到邻近的草科乡给陈姐打电话。下车时,张跃的手脚已经失去了知觉。

他没想到,打个电话会有这么难,他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不过后来,他先后出山,通过朋友帮忙购买、找旧书等方式,解决了课本的问题。

2012年3月1日一大早,沉寂10年的子梅村小学喧闹起来,学校正式开学,有8名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

村民们送来了腊肉、刚做好的饼。担心张跃吃不惯藏餐,他们还专程翻山给他买了蔬菜和调料。这个场景,让张跃感觉鼻子一阵阵发酸。

一开始,孩子们听不懂普通话,在张跃的教导下,困难慢慢被克服,孩子们露出欢喜的笑容。

孤单的支教生活

吃饭,睡觉,上课,这是张跃目前人生里最简单的“三点一线”。这样的内容,每天都在重复。

每天早上7点起床,升火、洗漱、煮饭。吃完早饭,他就坐在学校的秋千上,等着孩子们来上学。下午放学,如果天气情况好,他会到附近爬山,享受自然之美。

一日三餐需要自己动手,为了不太麻烦,他经常早上煮好一天的饭,有时候煮一顿饭要吃上好几天。

最难熬的还是晚上。记得刚去的第二个晚上,校园里冷清得可怕,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孤独感突然来袭,张跃提笔给亲朋写信。但是,落后的交通,让这些信件在半个月后才寄出。

有时候,张跃也躲在床上看书,但带去的书很快就看完了,只好从头再读。他总会想法让自己“累一点,尽量感觉疲惫”,这样可以很快入睡。

将一直坚持到新老师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偶尔也有朋友进山,给张跃带来外面世界的惊喜,走时带出需要寄的信件。

记得有一次,朋友西卡进山看望张跃。这个活泼的女孩,带着孩子们上课,唱歌、跳舞,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这一幕,被当地一位老阿妈铭记在心。后来老阿妈去世了,临终前嘱托张跃,一定要向西卡致谢。

这些琐碎的故事,时时都在感动着张跃。

大半年很快就过去了。支教,让张跃有了大悟——除了金钱之外,人生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追逐。

根据计划,张跃在这里支教的时间为期一年。进山后他就在寻找下一位支教老师,但至今没有结果。如果一年后他真的离开,孩子们该怎么办?

不过,张跃说,在没找到新老师前,他将一直坚守下去。

新闻推荐

康定娃与成都娃同步上课

康定回民小学与成都实验小学联手开展远程网络对口教育□本报记者陈建兵进入12月,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让康定县回民小学校527名师生心里乐开了花:先是甘孜州教育局将回小旁的青少年活动室划归回小,为...

康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