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孜创和谐 ——甘孜州大力实施依法治州战略纪实
康定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本报资料库图
■本报记者 马建华
大调解让矛盾纠纷烟消云散
今年初,甘孜县城某火锅店老板将装修工程外包,把装修资金交给了承包人,但承包人没有及时付给农民工工资(共计3万元),这批来自绵阳的民工找到火锅店老板讨要工资,影响了火锅店的生意,双方找到网格员冯盼请求调解,冯盼认为,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节是大事,他将这一情况向县监管中心上报,监管中心马上联系相关部门与网格员一道做调解工作,最终承包人付了工资让农民工回家过节。
“劳务纠纷在甘孜县有很多,接到诉求后,我们会报告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再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案,争取达成庭外和解。”调解员高源说,自从甘孜县实行社会管理网格化后,群众有了诉求,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网格员请求办理。
灰色的制服上统一印制有网格员姓名、印制有“为人民服务”的蓝色公文包、手持终端机,这些都是网格员的统一标配。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群众都会一眼认出,不管哪里发生了治安案件,他们都会出现在现场。“社区的所有居民都认识我们,有啥难事都会找我们办理。”冯盼自豪地说。
网格员在搜集群众诉求时,要求做到上报事件必须真实,事件叙述必须清楚,事件台帐必须健全,时间上报必须有图片。去年,全县共办理网格事件达14077件,占全州总数的66%;城区专职网格员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在城区建立了网格化服务对象微信群22个,成员达2500人,通过微信群反映并办理网格事件70余件。
遍布全州的2945个网格,776个监管平台,通过2831名专兼职网格员的精细化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11月10日,记者走进色达县调解中心,在一间类似法庭陈设的房间里,8名人民调解员端坐两边,当事双方正在陈述纠纷经过。所有程序宛如法庭开庭,调解过程被全部录像。
待调解结束后,调解员约嘎告诉记者,色达县人民调解委员会11名调解员都是有10年甚至20年以上调处矛盾纠纷的能手。
“有了人民调解,纠纷迎刃而解”、“大调解,化解多年积怨;护稳定,促进辖区和谐”、“公正执法,为民排忧解难,勤政为民,维护一方稳定”。一面面锦旗上写着的文字,表达着牧民对人民调解员的感激之情。
人民调解员扎西告诉记者,色达司法局和温江司法局建立了远程法律援助,前不久,他就通过远程法律援助妥善调处了一起婚姻纠纷案。
解放村一对“夫妻”闹离婚找到他,要求处理财产和孩子的抚养问题。经过询问双方得知,他们没有领结婚证。
温江律师通过远程视频告诉他,按照法律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有了律师的权威解答,扎西调解有了底气。经调解,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
2012年,甘孜州某县的张某为了修建入户道占用了刘某的荒地,并付了7360元补偿费。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去年11月5日,刘某在张某入户道周围山坡上采挖砂石,张某的小儿子担心在自家的入户道周围采挖砂石可能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并阻拦刘某采石,双发生冲突。刘某家的老人恼羞成怒,要求收回张某入户道占用的荒地,并退回了7360元。张某家的老人风餐露宿70多天坚守在荒地,禁止张某在自己的荒地上通行。
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此次纠纷事件后,第一时间会同乡党委政府相关人员、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现场纠纷双方家庭次序混乱、情绪激动,对峙谩骂声一片,事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更好的控制事态发展,稳控双方情绪。该乡司法助理员立即协助派出所民警对当时双方家庭进行劝导,劝离人员疏散。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分别与张某和刘某进行交谈,安抚当事人情绪,耐心细致地分析两家存在的问题并一步步展开化解。但双方情绪激动,很难一时调解成功。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川许静发自甘孜8月26日傍晚,热浪袭蓉,一千公里外的石渠县城却是一番冬日景象。“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成都电业局指挥部指挥长周宝健执意要请记者一行在通电前夕建成的酒店吃涮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