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川许静发自甘孜傍晚热浪袭蓉一千公里外
□本报记者 刘川 许静 发自甘孜
8月26日傍晚,热浪袭蓉,一千公里外的石渠县城却是一番冬日景象。“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成都电业局指挥部指挥长周宝健执意要请记者一行在通电前夕建成的酒店吃涮羊肉,“感受一下石渠商业的热度”。
这座酒店拥有县城第一部电梯,乘电梯上到二楼,新鲜牛肉、羊肉、蔬菜、青稞酒一一上桌。突然,大家惊呼,“停电了!”
甘孜州18个县分属于17个地方孤网,秋冬季节枯水期,停电是家常便饭。“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建成后,用电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他想拥有一间不停电的手术室
地点:甘孜县 海拔:3390米
“艰苦是艰苦,习惯了也就好了。”听到四川送变电公司“80后”小伙王洪亮标准的东北话,埋头记笔记的记者抬起头来。
王洪亮来自吉林省,大学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南下,参与“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建设。和同学相比,他没有时间玩微博,更没有时间谈女朋友,一年只希望能在成都呆满两个月。
“你对自己的选择后悔吗?”记者问他。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们再艰苦也只是暂时的。藏区同胞对于电的渴望外人无法想象,正是这种企盼的眼神让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的意义,这份工作能让自己热血澎湃。”王洪亮说。
没事时,王洪亮喜欢哼唱成都市电业局同事赵宗波改编的 《电网情歌》:“为建设新甘石电网,我毅然离开温暖的家……”
藏区同胞对于电的渴望在随后的采访中逐渐清晰。
在甘孜县见到19岁的扎西多吉时,他正在田里收割青稞。这位家境贫困的藏族青年今年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临行前他犹豫着要不要带上母亲买的台灯。
扎西多吉两岁时父亲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一门心思供扎西多吉读书。“家里用电很不稳定,冬天经常停电,读高中时母亲给我买了个充电式台灯,充上电就可以用了。”
对于参加工作17年的甘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林勇来说,他的梦想是拥有一间光洁明亮、永不停电的手术室。“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们正在做手术,突然停电,我们只好就着蜡烛和手电筒继续手术。”
总投资32.15亿元的“新甘石”联网工程于2012年3月20日开工,将根本改变甘孜州北部地区的用电状况。
“有了电,通了路,家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4年的学习完成后,我一定会回到家乡。”扎西多吉说。
“电”亮石渠新生活
地点:石渠县 海拔:4250米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渠县,记者一行头疼欲裂,跑到医疗站吸了半小时的氧气后才敢继续采访。这种环境,光走路都费劲,更何况是工程建设。
石渠县城旁的扎溪卡大草原一望无垠,成都电力局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周坚带领队员在铁塔上进行最后的放线工作,银色的电线通过滑车将一座座铁塔串联起来。
因地处高海拔,天气恶劣,“新甘石”联网工程是四川电力建设史上最艰苦、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只剩放线工作了,9月中下旬石渠就会被‘电\’亮。”周坚笑着和记者握手。粗糙的双手、黑黝黝的脸庞和裂开的嘴唇,周坚简直就是地道的康巴汉子。
县城内,周坚的同事李良栋率领队员们进行电网改造,一根根原本东倒西歪的电线杆如今笔直成排,整洁而又气派。
“这里季节性冻土层达1.4-2米,我们将电线杆埋深2.5米,石渠电线网络运用了众多‘成都标准\’……”59岁的李良栋对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件作品很满意。
“有了电,今冬我们就不用离开石渠了,安安心心在这里做生意。”一旁的桂芳小吃店老板朱文武说。
随着“新甘石”联网工程的推进,路灯开始竖立起来,KTV和酒吧等娱乐设施一个个开张,人们建起新房、安上地暖,只有三条街道的石渠县城变得十分热闹。
“有了电,加上丰富的中药材、畜牧业资源等,工业可以掀开新的一页;有了电,就有电话和电视,政策措施就容易下到基层,也有利于我们留下优秀的干部。”经常来项目部询问工程进展情况的石渠县委副书记刘泽说。
随着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雪域高原的“明珠”亮起来。
新闻推荐
●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今年共计为成都市31万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代理发放“奖励扶助金”3.5亿元。“奖励扶助金”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年满60周岁的夫...
甘孜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