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原骏马,壮阔生命天地间

四川日报 2013-03-27 17:03 大字

——追记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

□本报记者 刘星

初见他时,已是一帧沉默的影像:黝黑的皮肤,剽悍的外形,憨厚的笑,浓密的发,仿佛一匹骏马从晨曦中奔来。

整整5天,记者在甘孜州道孚县险峻山水间,在梯田挂云端的藏族村落中,追寻他的身影。

他在扎拖乡的土坯房前。“我来报到了!”2001年4月,出身贫苦的“牛场娃”坐着拖拉机来到全县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黑亮的眸子里,盛满憧憬。

他在高半山的百姓家中。10年来,他给藏族老乡送种子、抓猪仔、追牦牛、发补贴、办证件……小到图书馆书架上的两颗螺丝钉,大到修路架桥,操不完的心。

他在燃烧的酥油灯火里。2012年5月18日,连续16小时繁忙工作后,年仅33岁的他突发脑溢血倒在汽车后排座上,长眠不醒……

转经筒声回荡在风里。在这片意为“马驹”的纯净土地上,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骏马一样的男人——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

他有马一般的勇毅,负重奋蹄,从没向大山低过头

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菊美多吉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藏区情况复杂,基础设施差,遗留问题多,一个年轻小伙应付得了吗?

11年,辗转3个乡镇,每到一地,菊美多吉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只有阿爸最了解:“他从小就没向大山低过头!”

菊美多吉出生于道孚县木茹乡格村,自幼家贫,9岁才进村小念书。冬迎雪花、夏顶骄阳,这个好强的“牛场娃”每天步行数公里山路,读完小学和初中,升入高一级学校,最终从四川省藏文学校翻译专业毕业,成为扎拖乡的一名公务员。

70多公里土路,一边是陡峭悬崖,一边是万丈河谷。在这个全县最艰苦的地方,他一干就是8年,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

一开始也曾生涩。2002年,在协调群众开展农村电网改造时,村民们得知电网架设需砍掉自家核桃树,不听更多解释,将笔记本砸向他的脑门。

困难面前,菊美多吉没有低头。他虚心向乡干部拜师,学习如何与群众打交道,逐渐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藏区基层工作方法——

“做群众工作必须要有‘橡皮肚\’、‘铜脑壳\’。”

“不怕吵,不怕骂,最关键的是要能‘嗅(当地语意为“坚持”)\’。”

“一要相互尊重,二要说话实在,三要打成一片,四要不厌其烦”……

2008年,菊美多吉被调到龙灯乡任乡长,同年查出患有高血压。医生告诫,这种病最好不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可得知龙灯乡拉日村被纳入四川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首批定居点,菊美多吉把医嘱当成了耳边风。

在藏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延续千年,刚建定居点时,牧民不理解。菊美多吉带着乡干部上山,坐汽车、骑摩托、骑马、徒步,有时去一户牧民家就得翻七八座山。

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血压一度飙升到200以上。头疼得实在受不了,他就吞止痛片。

“定居吧!孩子们能上学,老人能看病,政策多好!”菊美多吉一家一户地劝,牧民被他的耐心打动了。

大半年后,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拔地而起,成为道孚最美的乡村风景,住进新居的牧民一下子喜欢上崭新的生活。村民泽布感激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这个冬天我们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

2011年12月,考虑到菊美多吉的身体,组织上特意把他调到瓦日乡任乡长。这里海拔近3000米,是道孚境内最低的。

听说来了个年轻乡长,鲁村村支书俄孜降泽有意“刁难”一下,一见面就向他反映修路的老大难问题。

“我明天就去你们那里,放心!”菊美多吉爽快地答应。第二天一大早,他骑着摩托车等在院坝里。看完现场,他丢下一句“这条路非修不可,我来争取项目”。“这小伙子说话算话,是个干事的人!”俄孜降泽打心眼里高兴。

接下来的几个月,俄孜降泽看着菊美多吉为项目、资金跑断了腿,看着他为修路占地而不知疲惫地一家家做工作,不禁向他竖起大拇指,表示心服口服。

靠着这股子“嗅”劲,扎拖乡4个自然村修通了路,拖拉机、摩托车开进村里;给瓦日乡8个行政村争取到土豆种植补贴项目,当年每户增收1200余元。

靠着这股子“嗅”劲,他连续3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2003年秋面对党旗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有马一般的忠诚,善解人意,马不停蹄奔波在这片热土

菊美多吉是个地道的“牛场娃”。他常说,自己喝酥油茶、揉糌粑、嚼奶渣长大,永远是藏区农牧民的儿子。

龙灯乡一村村民白多记得初见菊美多吉的场景。一个冬天的下午,自家破帐篷里钻进一个结实的小伙子,一口流利的牛场话,说是乡上来的干部。

85岁的白多大爷瘫痪,80岁的嘎她大妈失明,老两口无儿无女,几乎失去生活的勇气。菊美多吉见了他们,就再也放不下。他一有空就来背水,拾牛粪,磨青稞,给他们讲外面的新鲜事。

新年的一天,菊美多吉告诉老人,在乡政府旁帮他们安了一处新家。他和几个乡干部用床单做成简易担架,把老人抬出呆了一辈子的山沟。菊美多吉走后,老人才知道,新家是他和乡干部们凑了1.6万元买的。

(下转08版)

新闻推荐

援藏工地上的端午节

6月2日,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150余名输电工程建设者在甘孜州道孚县沙冲乡下寨村运送沙石浇注塔基。为解决该县2433户无电群众用电困难,参加“电力天路”援藏工程的建设者们放弃端午节假日回...

道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道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