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吵吵闹闹”会让精准识贫更准确

四川日报 2015-12-09 08:59 大字

学员: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 文刚

蹲点地:甘孜州丹巴县格宗乡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晴转雨

今天走访格宗乡的三个村子:朱家山村、竹子沟村和川主庙村。我发现,群众最期待、村干部最头疼的事是如何精准识别每个村的贫困户。

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去年已经开展。但由于基层一些地方对政策理解不一、程序不规范、作风不深入,贫困户的识别仍然不够准确。从今年11月开始,丹巴县依据现行的贫困人口确定标准,各乡镇村对照标准自查,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清退并重新建档立卡。

一路走,一路问,有喜悦,有忧思。

喜的是三个村的班子都配备齐整,村活动阵地建得好、管得好、作用发挥得好,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都精明能干,对村情非常熟悉,对工作非常负责。

朱家山村的阎书记62岁,虽只有小学文化,但说话有条理,在群众中很有威信。他说,精准识别贫困户是当村干部几十年来遇到的最难摆平的事情,过去政府对群众的扶持大都是普惠制,现在听说要变“漫灌”为“滴灌”,扶持政策会区别对待,老百姓就发牢骚说凭啥他就是贫困户,有时甚至连兄弟姐妹间都互不相让。“公正、公开特别重要,现在重新确定的贫困户经过公示,基本上没问题了。”

而作为“软乡弱村”的竹子沟村,村支部书记严自全带领一班人奋力整改,不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声有色,村两委运用“四议两公开”办法精准识别的9户贫困户,也都得到群众认可。

忧的是,一些群众对贫困户标准不愿接受,精准识别弄不好就会撕裂邻里感情,一些没被纳入贫困户的群众又确有具体困难,怎样使精准识别既合法又合理合情?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会不会疏离群众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感情?基层干部面对的直接矛盾,上级党组织如何帮助消解,如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我们在川主庙村座谈时,几位没被评为贫困户的妇女不请自来,吵吵闹闹诉说自己的要求。我和村干部就有关政策、村上用什么办法确保公正公平地识别向她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我想,这样的吵吵闹闹可能会伴随精准识别的整个过程,吵吵闹闹是基层民主的声音,吵吵闹闹是纠偏的闹钟,吵吵闹闹会让评比、识别更准确。

(本报记者 林凌 熊润频 整理)

新闻推荐

丹巴干部群众旁听乡长挪用公款案

本报讯近日,丹巴县梭坡乡党委原副书记、原乡长徐某挪用公款一案在丹巴县法院公开审理。丹巴县各乡党委书记、乡长,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及社会群众共40余人到庭旁听。近年来,丹巴县法院...

丹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