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 办“农民夜校”助推精准脱贫
本报讯(志玛)“不耽误时间,晚上还要上课……”下午六点时分,甲英乡普达村第一书记“马不停蹄”的从施工现场往村级活动室赶。
“今天我准备给村民讲卫生、文明习惯,普达村是从巴塘最偏远的牧区搬迁下来的,卫生文明意识较差,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还需要抓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摘掉“贫根”,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甲英乡普达村第一书记杨婧说。
几个月前,杨婧书记还在规划夜校培训课程的设置,忙于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入村一对一培训。到现在,甲英乡普达村的农民夜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正尝试“菜单式”教学,群众缺什么补什么、不懂什么教什么。目前,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普达村夜校现在开设的课程有种养殖业技术指导、藏汉双语常用语、重大疾病防治、惠民政策解读、好习惯养成等,还充分利用了对口帮扶单位的资源,完善了夜校的设施设备。”杨书记介绍。
“我每天都去上课,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辛苦各位老师了。”普达村村民翁扎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巴塘县采取“白+黑”模式,率先在全县19个乡(镇)61个贫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五改三化”等工程上也采取该模式,日夜不停歇,打响百日攻坚战。此外,该县还自加压力,实行倒排工期,2017年脱贫摘帽村各项目也提前施工,并建设脱贫攻坚媒体问政平台,县委书记每日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工作推进情况。
新闻推荐
今日起 雷锋热线发起“特教耕耘奖”公益项目 面向全市征集50名优秀特教老师及动人故事 一经选上 将获得5000元梦想基金 快拨打81234567报名吧!
对于正常人来说,走路、说话、吃饭,是每天正常的生活状态,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特殊人,他们连叫一声“妈妈”,独自吃一口饭都需要通过一年多的训练才能实现,而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则是一群特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