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越来越好 地位越来越高 一个基层校长眼中的白玉教育
发展教育,是国家掌握前途的根本途径;接受教育,是个人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
有人说,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又用教育为他人和社会的未来播撒希望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白玉县金沙乡中心小学校长章拉尼玛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者。十多年前,他通过读书走了出特困家庭;十多年来,他通过从教,为藏区孩子搭起了通向知识的桥梁。然而他却说,“我最幸运的还是见证了白玉教育的飞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小兵
犯傻:特困户要送儿子进城读书
建设镇日西村是白玉县最偏远的村之一,在2011年通公路以前,村里到县城需步行十个小时;在二、三十年前,村里不少家庭每年都有两三个月时间因青黄不接而忍饥挨饿。所以,村民们那时对于生活唯一的追求就是活下去,几乎没有人会送孩子上学。
章拉尼玛28年前出生在日西村。因为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已远走他乡,母亲从小患有耳疾和心脏病,他还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兄长,所以章拉尼玛一家是日西这个特困村里的特困户。
在他7岁那年,母亲决定送他到县城上学。当时,全村人都认为他母亲是在犯傻,都来劝她说“读书没啥用,你又供不起,还不如把他留在家里,帮你减轻负担。”
艰辛:读书的代价是倾家荡产
母亲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将章拉尼玛送到了现在的白玉县城区一完小。好在当时政府和学校被他母亲的行为感动,为了鼓励更多人向她学习,免除了章拉尼玛的所有学费。
据章拉尼玛回忆,当时的一完小只有十多间土木房,全班只有18个同学,而且大多是干部职工子女,就他一个人来自偏远山村的普通家庭。学校免费提供中午饭,但没什么菜,一周才能吃上一顿肉,早饭和晚饭都得自己解决。章拉尼玛说:“其他同学都有家人送饭菜,我每天早、晚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糌粑,看着别人吃菜、吃肉羡慕得很。”
说起一完小现在的条件,章拉尼玛感慨,“那时想都不敢想一个小学会有几栋大楼、几百个学生,而且所有学生上学都能完全免费,还有这么丰盛的饭菜。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
2001年,章拉尼玛小学毕业,考入康定民族师专5年制大专,成为了日西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但是,当时既没有助学贷款,又没有贫困减免,一年5500元的学费对于他家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让他顺利入学,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牛羊和粮食。章拉尼玛至今还记忆犹新:“去师专报到那天,母亲把倾家荡产换来的5550元钱缝进我的棉袄里。我交完学费就剩50块钱,一个月没都吃过一顿饱饭。我在师专上学期间每个月只有200块钱的生活费……。”
最难的是每年都要心焦如何凑足学费。“母亲在我入学后不久就带着哥哥到了县城,她找了一个做保姆的工作,哥哥给人家干苦力,没活儿干就去捡垃圾卖。我母亲在县教育局的建议下,找过县上所有的单位求助,也拿着情况说明在大街上要过钱,好在那时候民政局也会资助我们一些……。现在,我们县上的所有学生已经能享受15年免费教育,国家政策给了我们藏区孩子太大的恩惠。” 章拉尼玛向记者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时热泪盈眶、感触万千。
可怜:五千人的乡只有16个学生
2006年,章拉尼玛毕业,考上了白玉县山岩乡中心小学的特岗教师。
章拉尼玛回忆,当时的山岩乡总人口将近5000人,但是整个中心小学就有5间低矮的木头房子、3个老师和16个学生。学校只有1至3年级,只开设有语文、数学、藏语、体育课。所有学生都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学生分三列而坐,一张黑板被划分成三部分,三个老师也没有明确的分工。
说起学生入学率低的原因,章拉尼玛说:当时在山岩乡,人们普遍认为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得守着土地过日子,送孩子读书不仅要花钱,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女娃娃就更没有读书的必要。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那时在山岩乡能顺利读完三年级的学生不多,能读完小学或者升学的更是少之又少。
变化:为了送孩子读书而搬家
2007年 ,白玉县开始大力实施“扫盲工程”和“普九工程”,在小学实行了“两免一补”,并大力宣传接受教育的好处。从此,白玉县的教育发展驶上了“高速路”。章拉尼玛回忆,到2010年,该县的办学条件和群众对教育的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少学校都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人手,主动送孩子入学的偏远农牧民也多了起来。“山岩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80%,乡上还有不少人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将家搬到学校附近或者县城周边,也有选择去邻县的。”
飞跃:普通群众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015年,章拉尼玛调到金沙乡中心小学任校长。他告诉记者,“到金沙小学任职以来,我更深刻地发现不仅全县教育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而且教育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
他介绍,金沙小学在硬件上,不仅实现了电子白板和网络课程全覆盖,还建成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图书、微机六大标准化功能室。在软件上,全校已有23名教师,除3人外,均达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水平;学校开有语文、数学、英语、藏语、美术、体育、科技、微机等8门课程,少年宫、大课间活动和户外兴趣班也成了全校学生均可享受的素质教育资源。群众对教育重视度的提升则主要表现在普通群众大力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两个方面。金沙小学的学生有不少是来自周边更偏远的乡镇,金沙乡的不少学生也选择了入读县城一完小,把孩子从小就送到康定、泸定或者内地读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每天都会有不少家长专程来学校了解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各班级的家长交流平台十分活跃 ,他和其他教师都会经常收到来自学生家长的教学建议。金沙乡政府还应学生家长的要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周开展一次进校听课、考察活动。
“这几年教育环境的改善和群众对教育的重视不只发生在靠近县城的乡镇,而是全县性的。山岩乡中心小学也修起了独立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和标准化操场,用上了电子白板,虫草季节学生流失的情况也少了,学生们最少都能读完高中。”
现状:白玉教育迎来历史机遇
正如章拉尼玛所言,白玉教育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近年来,该县围绕“立足当前抓稳定,着眼长远抓教育”的战略思路,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6+2”战略进行优先谋划、优先推动、优先发展。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先后投入4亿元新建校舍及附属工程14万㎡,财政每年配套落实132.35万元教育奖励、服务、帮扶资金,网课班运行经费由80万提高到100万;去年,该县还拿出174万元聘用48名委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10编外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先后投入8160万元完成了全县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升级、环境美化和设施设备添置,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 “三免一补”政策,先后投入3420万元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726万元在21所学校建成高质量安防系统。教育助学解困一批落实到位:去年共兑现贫困户子女资助金94.5万元。社会捐资助学氛围浓厚:近年来,共募集教育援建、捐助资金1378万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去年,该县中学网课班教学成绩获全州二等奖和“十佳网班”称号,城区一完小植入式教学各班成绩在全州名列前茅。2009年以来,累计选送 “9+3”学生374名;2011年以来,累计输送初中毕业生1171人; 2014年以来,定向培养白玉本土人才135名,委托州职校培养一年制学前教育、财会、畜牧兽医等专业生150名,150名委培生已就业。师资力量明显提升: 2010年以来,共计选派各级各类培训、跟岗学习、考察教师950人次;2011年以来,全县新增教师333名; 2014年以来共计培养州级骨干教师、骨干校长126名。“控辍保学”和“两基”巩固成效凸显:去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目前,该县共有城区完全小学2所、乡中心小学15所、村小1所、乡中心幼儿园16所、城区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6954人,初中入学率为92%,小学入学率为97.8%,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70%。教育办学覆盖面达2镇15乡,覆盖率达100%。
今年,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接受省级督导评估。年内,该县将争取实现乡乡建标准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70%以上;乡乡建标准化中心学校,全面实现小学毕业生免试入学;稳步启动白玉高中办学建制恢复工作,加快河坡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加大 “9+3”学生选送和定向培养工作;青壮年文盲率保持在2%以下。
期望:软件再优化质量再提升
章拉尼玛一家现在已经过上了较为宽裕的生活。他常常说:“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起自己所见证到的白玉教育的飞速发展,他说,这种发展速度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是全县人民的福气。不过,他也指出,白玉县目前的教育仍旧面临着师资队伍总量小质弱且流失严重,教学方法保守落后,藏汉双语教学有待加强,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全县教育急需软件再优化,质量再提升。
新闻推荐
王所乡 茨达乡 茨达乡 大山乡 大山乡 阿月镇 阿月镇 老碾乡 老碾乡 老碾乡 永郎镇 大湾乡 大湾乡 铁炉乡 铁炉乡 大陆槽乡 大陆槽乡 热河乡 热河乡 马
乡镇小高乡小高乡小高乡麻栗镇王所乡茨达乡茨达乡大山乡大山乡阿月镇阿月镇老碾乡老碾乡老碾乡永郎镇大湾乡大湾乡...
白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