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擦亮第一书记名片 ——记白玉县阿察镇查科村第一书记扎西尼玛
扎西尼玛自2015年9月被委派至白玉县阿察镇查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时刻不忘驻村使命,全面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以抓好第一书记在党建、扶贫、服务中的“三个第一”为导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用行动擦亮第一书记名片、让第一书记称号叫得更响。
抓党建,让“引擎”转起来
刚到查科村,扎西尼玛只做一件事:听取群众声音,做好调查研究。扎西尼玛说:“只有耐心倾听和沟通,才能挖出群众的心里话,才能真正拉近和群众的距离,才能对症下药。”通过一个月的密集走访,他发现,查科村之所以被评为后进村,主要问题在于村级组织运行不畅、干部能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村级基础设施差、集体收入为零……
如何让党组织“活”起来,成了扎西尼玛担任第一书记首要解决的问题。治贫先治愚,他抓住党组织这个核心,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教法子、压担子、理路子,特别是通过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村支部这台“引擎”发动起来。党员积极性低,他组织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重温为党奉献的誓言和决心,以《藏文》《汉语》《优秀干部选编》三本书为蓝本,每月2次组织村干部、党员、后备干部、普通群众集体学习。村“两委”工作不透明,群众意见大,他着手完善查科村联席会议制度,让全体村民广泛参与村务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公信力。干部队伍老化、创新能力缺乏,他从青年致富能手中发展4名入党积极分子,悉心培育后备力量。活动阵地利用不充分,他建立活动阵地使用、管理、维护3项制度,实行“一月一读报、一月一场电影”,督促村“两委”干部到活动阵地轮流坐班,充分发挥活动阵地教育群众、丰富生活、凝聚人心的作用。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扎西尼玛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一“牛鼻子”,在带领村班子办好一件件实事、破解一个个难题中,帮助班子树立威信;在发展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中,帮助班子提升发展能力;在完善制度、化解矛盾纠纷中,帮助班子提升管村治村水平。
抓基础,让“心灯”亮起来
谈到对查科村的印象,扎西尼玛扳着指头细数:全村总户数110户669人,其中建卡户39户215人,饮水困难户107户、未通生活用电户40户、未通广播电视户数107户,村主干道路是泥泞路……
面对困难,扎西尼玛充分发挥“三皮精神”:硬着头皮、跑破脚皮、磨破嘴皮。为查科村安装路灯,解决村民出门一片黑的问题。但扎西尼玛觉得,要想彻底摆脱贫困,需要让村民的心也“亮”起来。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为帮助村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他为全村107户村民安装广播电视。邀请州、县专家现场指导牲畜养殖培训,并与专家建立长期联系,让农牧民群众随时能与专家保持沟通,提升自我发展“造血”能力。去年,为增加查科村群众收入,他硬着头皮三番五次向派出单位汇报,争取资金39万元,结合县配套资金30万元,动员98户群众自筹资金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阿察镇利民贸易公司,为昌台片区5个乡镇农牧民群众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同时购买2辆东风五桥,一方面帮助运送货物,另一方面帮助呷村矿运送矿物,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益,预计年底户均分红5000元。
为破除“等、靠、要”思想,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硬化道路15.7公里;利用异地搬迁政策,帮助12户危房户避险搬迁、维修加固;争取资金16万元,组织党员群众完成水源地勘察工作并开挖水井2口,切实解决了107户群众饮水难问题。
抓教育,把“穷根”拔出来
作为从山区走出的藏族干部,扎西尼玛深刻认识到,教育才是最有效、最需要和最根本的帮扶途径。从入驻查科村之日起,如何让村里的贫困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用知识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便成为扎西尼玛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
通过入户调研,扎西尼玛了解到,每到虫草季节,农牧民群众就把家中孩子叫上高山采挖虫草。为此,扎西尼玛挨家挨户宣讲政策,教育引领农牧民群众树立“最好的虫草在书本里”的理念,在他不厌其烦的讲解下,群众思想通了,认识改变了,全部主动送家中孩子入学,入学率达100%。为解决孩子们课外书籍短缺问题,他与援藏工作队和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办事处协调,争取到800余本图书、120套校服和70套书包文具,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只有把致富的种子种下去,才能把贫穷的根子拔出来。”查科村村民眼中的“扎西书记”,正以第一书记的奉献意识,默默在查科村播撒着梦想和希望。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月日,白玉县在灯龙乡举行“成都武侯区慈善会对口帮扶白玉县特困群众捐赠会”,并现场发放了善款万元。捐赠现场气氛热烈,白玉县民政局将一笔笔爱心善款悉数送到了每一位特困户手中...
白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