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的故事,是一首奉献之歌

四川日报 2014-04-07 13:29 大字

由28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康定采访毕世祥事迹,记者们一次次被感动着——

□耿冉 本报记者 陈建兵

3月下旬,飞舞的白雪将情歌之城康定装扮得冷艳动人。这里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毕世祥工作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虽然他已离开4个多月,但依然活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

3月21日,由中宣部牵头组织的由中央、省级等28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康定,聚焦毕世祥先进事迹。6天时间里,记者们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

这座川西小城,深刻着毕世祥太多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

双腿插在泥土里,才会有如此多的群众怀念他

在白玉县先锋村采访时,村长根秋绒布用藏语向记者们讲述毕世祥对先锋村所做的点点滴滴,“他来这里前,村里全是土路,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饮用水全靠人背马驮。他来后,解决了我们许多的困难,有什么困难和他说准能解决。”

人民日报社记者刘裕国说:“甘孜人民对毕世祥的信任和依赖最让我感动,他代表众多高原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位置。”

先锋村村支部书记扎西泽仁含着泪说:“毕部长到我们村后,党员活动室的漏水问题解决了。在他多方奔走协调下,通村公路变成水泥路,我们也饮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都说他是我们的亲人。”“他为民务实的作风,在高原百姓中口口相传,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对于真正为他们服务的人的爱戴。”刘裕国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贾宜超说:“毕世祥无私为民和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事的精神,让我感动。”

“以前家里没什么像样的东西,来了客人自己都会脸红,从来没想过毕部长会到我家里,坐在柴堆上和我拉家常,帮我修新房。这么好的领导就这么走了,我会一直为他诵念佛经。”在记者们面前,白玉县沙马乡的珍措老人双手合十、口里念着六字真言。“采访中,这些感人场景不断重现,我们收获太多感动。”新华社记者吴晓颖说,在群众心中毕世祥是亲人,他们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他说,都会让他帮忙,这就是彼此的信任。毕世祥的双腿一直插在泥土里,才会有如此多的群众怀念他。

他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对家人的爱

“毕世祥对家人的真心、真情同样让人感动。”吴晓颖说,虽然工作占据毕世祥大部分时间,但他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化作爱恋融进家人心中。

吴晓颖介绍,她走进毕世祥家采访时,发现家中陈设非常简单,一套沙发,一台电视,还有阳台上绽放的鲜花。

毕世祥的妻子许惠明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手机屏幕:

毕世祥:在干嘛呢?

许惠明:你猜?

毕世祥:在想我。

许惠明:你怎么知道?

毕世祥:我也在想你。

……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一对年近半百夫妻的短信,你肯定会认为这是一对热恋情侣的对话。正是因为这份爱,每每提到丈夫,许惠明都会泪如雨下。“每次回家后,如果没事,我做饭时,他都会在厨房门口唱歌给我听。”泪水不断从许惠明脸上滴下,落在毕世祥20多年前送她的手镯上,那是丈夫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夫妻间真挚的爱让人感动。”吴晓颖说,这是一个康巴汉子令人敬佩的真性情。“我曾和父亲提出想买一台3000元左右的电脑,他没答应;想买一台2000元左右的相机,他也没答应;想让他帮我找工作,他更没答应。在他看来,人生是我自己的,他不能参与太多。”贾宜超对毕世祥儿子毕达说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毕达虽然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父亲从不纵容的教育方式让他找到人生的方向。他说:“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上,但他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对家人的爱。”贾宜超说,他对儿子的许多要求都拒绝了,但他对群众的要求没有拒绝,而且用心在做,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我们不忍触碰群众失去毕世祥的悲伤

“6天的行程,看着与毕世祥接触的一个个受访者哭泣,我们也忍不住红了眼圈。”吴晓颖说,他的事迹非常感人,所以有许许多多的群众会为他流泪,我们不忍触碰这些群众失去毕世祥的悲伤,只想让更多人知道毕世祥的事迹,让他的精神感染更多党员干部,像他那样为群众做更多好事、实事。

在先锋村采访五保户洛努时,提到毕世祥,洛努就悲痛不已,哭泣着讲述那个一直关心、爱护她的恩人。华商报记者孙强对翻译松吉尼玛说:“老人说了多少就翻译多少吧,不要再问老人。我们不愿让老人难受。”

第一次到甘孜州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奚宇鸣说:“老百姓都信任他,有什么话都要对他说,有什么困难都要找他办,这是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达成的默契啊。毕世祥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他那份建设家乡的情怀和为家乡人民致富努力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正因为和老百姓有了真正的感情,他才能在群众中立得住、站得牢。”孙强列举了几组数据:“6天行程3000公里左右、12小时才走完640公里,其中6个小时在海拔4000米以上。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群众对毕世祥发自内心的敬意和爱戴。”

孙强说,在生态保护的大环境下,要发展民生、发展经济,必须有无数像毕世祥这样的干部,了解基层情况后做出科学的判断,才能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去解决问题,造福百姓。

记者手记

6天采访时间,对于毕世祥在这片土地上53年的人生岁月而言,其实不长,但我们受到的教育却很多。

每天的采访中,记者们都从干部群众的讲述中感受着毕世祥为民服务的动人情怀,触摸到毕世祥留给这片土地的深情。3000公里的采访行程不算短,但对于毕世祥在这片土地上32年工作时走过的无以计量的步伐来说,不长。

每一公里的行走,记者们都能发现毕世祥为了这片土地忘我的投入及燃烧不止的激情。这片山水孕育了毕世祥的无私奉献。他的梦想,在高山流水间讲述。他的精神,在干部心中薪火相传。

新闻推荐

牵手成都 甘孜“食材宝库”翻越二郎山

经过一块巨大的“康定旅游”广告牌,国道318线在这里向上蜿蜒出一个“之”字形。爬上山坡,远近闻名的达杠苹果专卖点出现在眼前。50多岁的骆兴琼,把苹果摊位摆在专卖点的最中间位置。10月15日,天刚擦...

白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白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