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父亲节不快乐
精神慰藉,是老人晚年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而孤独寂寞,正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老人们性格上的抑郁,行为能力的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的衰退,甚至诱发出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凡此种种,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巢综合征”。
著名作家弋舟通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寻访了数十位生活在乡间和城市的孤寡老人,记录了他们独居的生活状态。
我们终将老去,以下这位父亲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老杜今年71岁。
老杜是我唯一没有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受访者。
接受采访的杜先生,是老杜的儿子。朋友知道我要写关于空巢老人的书,给我介绍了杜先生,说杜先生的父亲,值得我去关注一下。见面后,杜先生对我说,他家这事,往重了说,都算是家丑了,如果不是朋友介绍,他才不会接待我。
一个多月前,独自在家的老杜喝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幸亏当天儿子恰好回家探望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被抢救过来后的老杜始终保持沉默,最初的几天还表现出强烈的抵触,狂躁,基本上不配合医院的治疗。为此,医院对老杜用上了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将他的手脚控制住,强行用药。
医生说,引发老杜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是重度抑郁症。
我试图和老杜交流,但躺在床上的老杜转过身去,只留给我一个孤独而倔强的背影。在他的床头,是一大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一束阳光照在老人身上,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
提起一个多月前的事,杜先生心有余悸,看得出他依旧陷在深深的自责中。他说他之所以同意我们来到他父亲面前,是想着如果能促使老人和人交谈,对老人的心理治疗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现在只要是可能对老人的心理有益的事,他都愿意尝试。
老杜是南方人,大学毕业后支援大西北来到了甘肃。老伴儿在20多年前去世,给老杜留下了一儿三女。三个女儿如今都生活在北京,和老杜同在一座城市的,是在公安局工作的大儿子杜先生。
老杜的经济状况不错,在处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每月有五六千元的退休金,医疗费用差不多也可以得到全额报销。四个子女如今都算得上是中层收入者,只要父亲需要,拿出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来孝敬父亲都不会勉强。
让老杜晚年陷入精神困境的,在杜先生看来,是接连不断的疾病。
七年前,老杜被查出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三年前又患上了哮喘,为此儿女们没少操心,三个在北京的女儿专门把老杜接去治疗过。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老杜的体重从以前的七八十公斤降到了现在的50多公斤。
老杜对儿子说过,他觉得自己余生的全部意义,似乎只剩下和疾病做斗争了。
不知道是病情使然,还是掺杂了复杂的心理因素,老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大量的服用药物,使得老杜开始便秘。最严重的时候,需要去医院进行灌肠。
这仿佛击穿了老杜自尊的底线,他常常给儿子抱怨说:“裤子说脱就得脱下来,活着真的就没有了尊严。”
尽管对父亲很操心,但父亲的心理感受却没有被杜先生足够地重视。杜先生说,他根本不曾料到,父亲会因尊严的受损而选择自杀这样酷烈的行为。
对于抑郁症,如今的城市人似乎并不陌生,但这种心理疾病的医学指标,却不是人人能够掌握的。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在许多人看来,性情乖僻,似乎是所有老人的基本特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晚辈们也懂得尽量使老人精神愉快一些,但如何让老人们精神愉快,老人的精神怎样才算愉快,却并不像照顾老人的物质需要那么直观。
父亲这次自杀,让杜先生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从有关专家那里,杜先生获知,在企图自杀或者实施自杀的老年人中,绝大多数是由抑郁症引起的。
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肉体疾病的增多本身就可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几乎所有的儿女们,都只是把焦点聚焦在父母肉体的疾患上面,有什么病治什么病,联系不到因那些病还可能促发出老人精神上的疾患。
要命的是,在治疗身体疾病的时候,某些药物也会直接导致抑郁症,还有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本身就会导致抑郁症。这些知识,以前我们哪儿知道?
我父亲走到这一步,当然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我现在想,让父亲一个人生活,真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我父亲一辈子要强,虽然在公安部门工作,但骨子里是个读书人,“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那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代人。这种人人格独立的意识格外强,当初我请他和我们一起住,他拒绝了。我想还是尊重他的意愿好,那样可能他活得更自在一些,谁知道会搞到今天这种地步。
父亲做出决然的事,和他的病脱不了关系,但现在我想,空巢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他而言,长期一个人生活,缺少有效的交流,一个人肯定容易在思想上走极端;对我们而言,如果生活在一起,肯定也能观察到父亲情绪的异常,会适时进行干预,帮着他克服心理上的抑郁。
不在一起生活,我也只是偶尔会觉得父亲的情绪不高,心想老年人,可能多半都是如此,你让他们像年轻人一样情绪高涨也不现实。基于这种想法,我也就没有特别当成一件大事。
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的人,一生明白事理,我总认为没有他想不通的道理,你过多地干扰他,他反而会嫌烦。加上家里经济状况也不错,我们几个子女有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老是认为在物质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需要,就万事齐备了。
现在想,我父亲的症状不是没有苗头。我陪他去医院灌肠,每次他都阴沉个脸,我还和他开玩笑,说他都这岁数了,还是个男同志,怎么比个小姑娘还爱害臊?他当时就生气了,大声质问我:“都这岁数了又怎样?都这岁数就可以不要脸了吗?”我当时也就是一笑了之。
去年十一长假,我带他到黄山玩了几天。在山上面,我让他看云,他说跳到里面才好;我让他看松,他说吊死在上面才好。当时我怎么就没警觉?
我们一直商量着给他请个保姆,但他一直拒绝,说自己还能动,不愿意让人伺候。退休后,他特别不想让人觉得他已经没用了。以前他有些职务,社会活动不少,但退休后,和社会的关系就阻断了,心理上肯定不会很适应。这时候,他就特别敏感,所以请保姆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可能就算是“没用了”的一种象征,所以他才极力反对。
当然,这些也都是我现在思考出来的。
父亲不愿意请保姆,拒绝和我们一起生活,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还能够自理的姿态,也是他人格的自我维护。但是这种姿态,实质上已经是在和他自己较劲了,或者说,他这是在和自然规律较劲。
他不服老,拒绝被人以老相待,实质上,却是一种对衰老的恐惧。
想一想,我父亲这辈子,做的不少事情,也许都是和他内心的需要相反的。
我们都对他有个误判,认为他人格独立,有时候特立独行反而是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受到了我们儿女们的尊重,因此,我们谁也没认真想过,他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独自吞下了多少难言之隐。
就说续弦这事,我母亲去世得早,那时候我刚刚上大学,我父亲也就是我现在这年龄吧。按理说,我父亲的条件是很不错的,重新找一位妻子,应该不是件难事。但他却一直就这么独身下来了。现在看,这未必是他的真实意愿。
我们做子女的,当年虽然不会阻止父亲重新成家,可是从心理上,还是倾向于父亲最好不要给这个家领进来个外人,而父亲也表现出了他的“不俗”,果然就没有走这一步。
当时看,这好像是个让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全家人因此其乐融融,但今天我也是这个岁数了,我认为我理解父亲了——谁不想身边有个伴侣?父亲当年的选择,也许更多是处于对我们做儿女的某种配合。他用这种方式,博得了我们的尊重,但他内心斗争的程度,却没有被我们充分理解。
父亲也不会向我们诉苦,那样就不是他的风格了。
总之,人格独立,自尊自强,是我父亲已经习惯摆出来的姿态,也是我们多少年来已经接受了的父亲的形象。
谁能想到,这个形象一旦撑不住的时候,会坍塌得这么剧烈,哗啦一下,从一个极端就到了另一个极端。
父亲的脆弱其实这几年已经表现出来了,只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前几年父亲养了只小狗,伺候得可真是用心,天天牵着狗上街遛弯,给狗洗澡,给狗做猪肝拌饭。后来小狗被车轧死了——院子里的人倒车,没看到狗在车后面。
我父亲为此伤心了好多天,还郑重其事把小狗埋在楼下的花坛里了。
我们都只是觉得父亲的伤心有些夸张,小题大做,有些不大符合他多年来那种理性的做派,可谁也没想到父亲空巢生活的孤独。
后来我说我再给他要一只狗来,父亲拒绝了,说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他受不了。
我一般每个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回来看父亲一次。以前回来,父亲还热衷和我聊聊国家形势,聊聊国际动态,有些见地还很精辟。但是这几年就不聊了,见到我笑脸都少了,只有看到孙子的时候才好像有些兴致,这些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我想这个过程一定很漫长,父亲是一天一天累积到爆发的。
可我们却都熟视无睹。
——想过接下来怎么办吗?
当然是先把父亲的病治好。抑郁症这种病,原先在我们看来,可能就是一个纯心理上的病,不像癌症什么的疾病那么可怕,有时候觉得感冒咳嗽都比这病值得重视,但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老人的心理健康,其实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心理上健康,有病他也会是乐观的,否则,他就是身体再好,也会有厌世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精神关怀当然很重要。我现在已经暂时搬回来住了,想着短时间内如果不能说服父亲过去和我们同住,我就先在这里陪父亲,总之我再也不敢留下父亲一个人过这种空巢的日子了。
父亲现在的状况,根本离不开人,我也不敢离开,找个保姆替代我,我都不放心。而且父亲也很抗拒请保姆,好像那样他的软弱就被外人看到了,更让他无地自容。
现在对我他已经算是妥协了,并不赶我走,这样就算很不错了。他这算是退了一步,可是在我们心目中,这就是天大的转变,就像一个铁汉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婴儿。
现在也只有我适合陪在父亲身边。我能感觉到,我们父子俩好像从来没像今天这样亲近过。父亲老了,就好像成了我的孩子,而他,似乎也已经开始渐渐接受这种角色的转变。
医生说阳光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现在每天早晨我都陪父亲连续散步一个小时,让他好好晒晒太阳。
医生们说阳光是极好的天然抗抑郁药物,而且早晨的阳光效果最佳,躺在窗户朝东病房里的病人不服用药物,都要比躺在窗户朝北的病房里的病人身体康复早几天。这不,我已经把我父亲的床搬到东边窗户下面了。
和人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抑郁症治疗手段,所以我才希望父亲愿意和你聊聊。可是你看,他还是拒绝。
出院后,他只和我说话,我也没有惊动太多人,我想,要是他的老同事都跑来看他,对他的精神压力可能会更大。
父亲得了抑郁症,看待世界的方法肯定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有个“三A疗法”,就是明白、回答、行动,这三个词的英文字母均以A开头,所以叫“三A疗法”。
“明白”是指需要让患者承认自己精神上忧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注意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我觉得做到这点现在格外难。让一个老人承认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真的是太残忍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人的一生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软弱,认识自己的残缺。
要说人从生到死,婴儿时期最脆弱,可那时候人不需要担负对自己的判断。到了老年,在某种程度上人也和婴儿一样脆弱了,但社会还是要求老人如此认清自己。
所以我觉得,我父亲现在,才是他一生最脆弱的时候。你看看他躺在床上的背影,多孤独……
-END-
作者 | 弋舟
图源 | 电影《桃姐》
本文选自弋舟作品集《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已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发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甘肃省卫健委6月19日公布第三批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医疗卫生机构名单。按照《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