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勇敢而温暖的约定 西北师范大学两女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
本报记者文洁
11月1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梁嘉丽和白怡宁相约前往甘肃省红十字会,在《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上郑重签上各自的名字,成为今年甘肃省第39例和第40例“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者。
这一天,是梁嘉丽23岁的生日。
2016年元旦,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嘉丽成为兰州市城关区阳光公益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阳光公益”)的一名志愿者。看到阳光公益负责人张森向市民宣传器官遗体捐献知识,梁嘉丽脱口而出:“我要登记捐献遗体!”在张森看来,这只是一时冲动,他劝说梁嘉丽仔细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其实,在那之前我对‘遗体捐献’完全不懂,只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相关内容。听了张森的劝告,我认真查阅资料,了解情况,直到我把捐献流程、去哪里签署捐献登记表等情况都了解清楚之后,我又反复考虑了很久,依然觉得我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2017年10月底,梁嘉丽从学校回到家,将自己想要登记捐献遗体的想法告诉父母。“那一次,我跟家人发生了激烈争执,他们坚决反对。我一气之下回到学校,差不多两个月没回过家。”
再次回到家,执著的梁嘉丽第二次提到想要捐献遗体。“当时一家人正在吃饭,本来热热闹闹的,瞬间安静到了极点……最终一家人不欢而散。”
两周后,梁嘉丽第三次提到了想要捐献遗体,依然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梁嘉丽劝父母再考虑一下,并表示自己不会放弃。
今年“五一”假期,梁嘉丽从支教的学校返回家中,刚进门,就听见母亲说,你去吧。“我当时一头雾水,我说我刚回来,你让我去哪……紧接着我妈就说,他们同意我捐献遗体。我当时真有些不敢相信,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
在梁嘉丽看来,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为何不让生命更有价值。“虽然我不能决定我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宽度。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够帮助别人。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就能影响更多人。”
今年19岁的白怡宁,2017年从太原市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入校不久,白怡宁就加入阳光公益,当起宣传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者。一年多的时间,她组织参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宣传活动16次,为市民解答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各类问题2570余人次。
白怡宁与梁嘉丽在今年暑假支教时相识,当时并不知道彼此都有想要捐献遗体的想法。随着两人逐渐熟悉,多次一起宣传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服务,两人终于发现了彼此的“秘密”,她们相约一起去签署《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
“去年11月22日,得知我们学校的师姐耿盈盈签署了《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当时深受触动,那会就有了想要捐献遗体的想法,但那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但随着我组织参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宣传活动越来越多,对遗体捐献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我要捐献遗体的信念也越坚定。今年6月,我试探性地提了一句想要捐献遗体,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后来我就一次又一次在电话里,不断与家人沟通……”
10月31日,白怡宁的父母最终同意女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
白怡宁告诉记者,10月中旬时,她跟梁嘉丽商量好11月1日一起去进行无偿捐献遗体登记。
11月1日,两名女生来到甘肃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完成了各自的心愿。
白怡宁在组织参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宣传活动时发现,市民了解器官捐献的比较多,但只有少部分人了解遗体捐献,接受和进行捐赠的人少之又少。白怡宁说:“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并愿意去做这件事,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宣传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队伍。”
梁嘉丽和白怡宁也是继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室内设计专业耿盈盈同学之后,甘肃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2、3名志愿者,她们都来自西北师范大学……
新闻推荐
《甘肃省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 艾滋病感染者所生婴儿抗病毒用药高于90%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芳整理《甘肃省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先锋行...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