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生态文明建设托举绿色发展之梦

甘南日报 2015-10-01 13:57 大字

□记者党化昌

走进临潭,一排排白墙青瓦的新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村道通向村里村外;老人们在村子里的广场上悠然闲谈,孩童们相互追逐嬉戏……这样的景象在临潭随处可见。

近年来,临潭县以项目为依托,以培育生态产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加强环境监管等为抓手,认真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不断加快“生态甘南”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

政策机遇激活绿色发展。认真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项目,新建农牧民安置点33个,2508户农牧民搬入新居。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累计植树造林3100余亩,建成草场围栏30万亩,完成天保工程19.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涵养水源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完成了18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防护围栏1.12万米,环境宣传栏105个,水源地标志警示牌180块,分类式垃圾箱728个,建设垃圾收集屋118座,配置各类垃圾车11辆、保洁车233辆。

生态产业撬动绿色发展。全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累计发展农家乐500多户,旅游马匹200只,游艇、游船10余个,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餐饮等旅游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1至7月份共接待游客94.72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34亿元。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推进藏中药材和牛羊育肥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高原、绿色、生态”品牌,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亩,牛羊育肥户6700多户,存栏牛羊23.54万头(只),累计建成专业合作社823个。临潭县高原绿色食品厂“洮绿”牌商标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弘泰和牌五香、八香青稞炒面,洮馨香牌菜籽油,国盛民鸡蛋等绿色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西正开农业开发公司西兰花、娃娃菜等高原夏菜远销杭州、上海等城市,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开展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等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能力。培育科技示范户16户,创建国家、省州示范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5个,今年输转劳务4.57万人,创劳务收入2.73亿元。

示范创建彰显绿色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临潭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导意见》,按照集中连片分类推进的原则,实施了13个乡镇1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目前,羊永乡李岗村、新城镇吴家沟村等8个村已完成房屋改造、巷道硬化、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完成投资9251.5万元。投资1197.84万元,完成了冶力关镇庙滩新村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向新疆劳务移民、疏勒河两西移民5350户2.3万人,在10个乡镇27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建安置点18个,安置搬迁群众1558户8811人。羊永乡李岗村、冶力关镇庙滩新村、新城镇吴家沟村等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村,在全县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帮扶助推绿色发展。天津、兰州、靖煤集团等省州县帮扶单位通过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修建乡村道路311公里,农用桥梁39座,水渠11.5公里,改造危旧房9161户,农牧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7元,同比增长12.31%。

环境监管保障绿色发展。组织环保、林业、安监、国土、农牧、水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全县环境安全大检查大整治等活动。高度重视公路建设、旅游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绿色乡镇、学校、生态村创建,目前共创建州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乡镇1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

新闻推荐

王旗乡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王丽霞数千年奔流不息的洮河给了这里肥沃的土地、温润的气候,创造了洮州历史上最早的农耕文明——齐家文化,但也逐渐形成了人多地少的窘迫。气候好,土地少,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落后,...

临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