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儿遍地开
□记者张成芳张继元
临潭,工业基础薄弱,曾经异常贫瘠。
临潭,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十分落后。
临潭,贫困面大、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省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贫则不安,穷则思变。“十二五”以来,临潭县大力发扬领导真抓、群众真干、社会真帮的“三真”扶贫精神,抢抓中央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坚持“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思路,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通过教育培训、项目资金、帮扶措施、跟踪管理“四个到村到户”实施***,努力实现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发展门路的***目标。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52万人下降到3.49万人,贫困面由2010年的41.3%下降到26%。
“推”出新面貌
冬日,行走在店子乡业仁村,一条条新修的村道、一座座棚舍,家家户户包修了新砖墙,处处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多亏了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帮我们发展蔬菜产业,经过多次考察,尝试引进了美国红提、人生果、西兰花,都有了喜人的收成,还拉上了自来水,盖起了新房子,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支书朱志龙言语中透出自豪。而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临潭县积极实施的扶贫开发政策。
为了从整体上改善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十二五”以来,临潭县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纵深推进、社会参与、合力攻坚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改善、劳动力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针对基础条件薄弱、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现状,积极争取上级支农惠农及扶贫政策、资金,有效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十二五”以来,整合扶贫、发改、财政等部门涉农资金10.5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66亿元,累计实施77个整村、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投资6.37亿元,累计新修河堤45处33公里,新修硬化拓宽村组道路85.38公里、农用桥29座,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1464户,新修养畜暖棚850座,护村56个,护田4720多亩;硬化道路29.66公里,人畜饮水16处,水网管道59.97公里,完成高、低压农电线路27.29公里,安装变压器14台,完成户表工程1351户,建成牛羊育肥暖棚250座,种植药材893亩,建成卫生室1处;累计输送劳务移民909户3752人,90%的移民已摆脱贫困。
完成危旧房改造1105户,硬化巷道3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24盏,修建养畜暖棚147座、农用便桥14座、河堤2650米;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州县乡帮扶单位和联户干部共为联系村落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和帮办实事374项,总投资1.47亿元;省人大常委会嘉木样主任多方协调,为八角乡落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道路绿化等项目和帮办实事35项,总投资4163万元;省交通厅为石门乡大河桥村、城关镇范家咀村投入资金900多万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铺”出致富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造血”功能,临潭县采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加盟、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模式,积极实施了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片区开发,形成了以三岔、洮滨、长川等乡为主的藏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以城关、古战等乡镇为主的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产业带。2014年全县藏中药材种植突破13.8万亩,累计新建暖棚816座,新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25个,育肥出栏牛羊9.32万羊单位;高原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农家乐广泛兴起,贫困群众依靠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贷款贴息资金1238万元,完成贴息融资贷款额度达2.7亿元,扶持涉农龙头企业5个,扶持农户8510户,直接和间接带动了3.8万贫困农牧民增收。把互助资金工作作为促进农牧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加大力度,规范管理。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累计71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互助社,互助资金总规模达1743万元,入社会员达8850人,累计发放借款683万元,有效破解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初步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可持续使用。
“搬”出新天地
受自然、生态、地理、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临潭县一些乡镇的扶贫工作难度很大,“走出去”成为这些乡镇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该县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探索出了一条从着眼“治穷病”到着力“拔穷根”的扶贫新路。
冬日的暖阳洒在侯学忠忙碌的身上。这位从冶力关镇后山村东湾社走出来的农家村民逢人便说:“以前住在山上,是土坯房,下雨天路滑,孩子上学路远;山上还无水源,吃不上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山下拉水;就医也不方便,要是病了,要到镇里卫生院去看。易地搬迁项目实施后,我们举家搬了下来,砖混结构的房子,打了地悬梁和顶悬梁,放了钢筋,装了暖廊,宽敞明亮又牢固,住着很放心,很温暖。村巷道硬化了,有太阳能路灯、篮球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自来水拉进了院子里,看病、上学很方便。”
东湾社掩映在半山腰的建筑不仅仅象征着这里的群众逐山而居的原始生活状态的结束,它还代表着生活赋予他们的一个全新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东湾社的村民们步入另一个充满欢笑的现代化家园。
与侯学忠一样,喜悦的心情映照着1351户7975人,他们住进了新的家园。“十二五”以来,临潭县投入1.54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8乡镇13个村1351户群众,受益人口7975人,建设完成安置区17个,搬迁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了。
“输”出新路子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临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共举,在采取多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和文化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围绕确定的主导产业,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培训培养渠道,开展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设施精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活动,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引领发展能力。“十二五”以来,完成农牧村实用技术培训11.7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7224人、职业技能鉴定5954人,累计有6077名农牧民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多渠道向省内外输转劳动力22.5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
大道无疆,行在路上。临潭县扶贫开发工作由过去的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扶贫转变,由过去的一村一户扶持向区域性扶贫转变,由过去解决温饱为主向注重全面发展转变,由“单打独斗”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为主转变,临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涌动着追赶发展的滚滚热潮。
新闻推荐
本报临潭讯2014年,临潭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显著成效。在近日召开的甘南州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临潭县司法局荣获全州“2014年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城关镇荣获2014...
临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