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扶贫攻坚: 托起甘南小康社会新梦想
“1236”扶贫攻坚:托起甘南小康社会新梦想
□记者马云张成芳祝小辉李鹏飞
一条条村道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山区群众的生活方式;一个个人饮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祖祖辈辈吃水发愁的历史;一项项富民产业的发展,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些新的变化,得益于甘南州全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工作。
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甘南州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主要力量围绕扶贫攻坚来聚焦,主要资源围绕扶贫攻坚来配置,主要政绩围绕扶贫攻坚来检验,严格执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同步小康“短板”,广大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止2014年年底,甘南州贫困人口减少到10.1万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3784元,扶贫工作整体上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创新“甘南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贫穷落后一直是甘南揭不掉的标签。在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甘南州坚持把推进***作为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经,在整村推进、帮扶到村入户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市实际,初步探索出了合作社带动、片区治理、定点补缺、土地流转四种***的“甘南模式”。
合作市那吾乡多河村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里,去年繁育的犏雌牛正在茁壮成长。
走进合作社院子,暖棚依次排列,井然有序。据负责人介绍,合作社改变传统的分户经营模式,实行统一放牧、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经营方式,配备了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等管理人员,确定专门的放牧员、挤奶员、售奶员管理运作合作社。与燎原乳业公司签订了常态化鲜奶收购协议,日产鲜奶750多公斤,每公斤鲜奶销售价7元,按产奶期180天计算,年产奶量达13.5万公斤,产值达94.5万元。2014年入社牧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甘南州按照***和产业扶贫的要求,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到户扶贫资金以入股方式注入合作社,并鼓励贫困户出资入股,开展联合集中经营,每个生产周期完成后发放红利,实现了扶贫资金滚动发展,贫困户长期受益。玛曲县还将到户扶贫专项资金和每户5万元的双联贷款全部投入牧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每户每年可分得至少5000元的固定分红,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卓尼县申藏乡李大爷家,新建的砖瓦房装修一新,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他说,靠国家扶持政策,近年来盖起了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搞起了蔬菜大棚,收入多了很多,要是单靠自身发展想都不敢想。
按照全省“百片千村”扶贫工程总体部署,甘南州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将全州贫困农牧村划分为18个片区,一片区一特色、一片区一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分年推进、精准发力,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特色不特、优势不优、投入分散和效益不高的问题。
近期,卓尼县又组织实施了“333”扶贫攻坚计划,将全县分为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个区域,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走”实现基本脱贫,使扶贫资金使用更加集中、产业培育更加集中、区域扶贫更加集中。据悉,整合范围涉及县直16个部门和单位,年度资金整合总量达到4.33亿元。
针对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存在部分插花型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的实际,甘南州充分尊重群众的发展意愿,灵活选择扶贫项目,对整村推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定点补缺,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临潭县石门乡村民梁吉绪说:“不要小看这地里的塑料,里面门道可多了,铺时要内高外低,使雨水流向行间,以防积水而影响反光效果,多亏我参加了县上今年的技术培训班,不然我也不会啊!”
舟曲县按照一家一户“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据贫困状况和个人要求,在危房改造、特色种植养殖、个性化培训等方面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扶贫攻坚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城关镇庙沟村2户贫困户计划借助村内的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1户贫困户计划进一步扩大原有的酿酒作坊;坝里村依托传统的土酒酿造优势,扩大土酒酿造规模,以组建合作社的形式扶持30户贫困户发展土酒酿造产业,做大做强纯粮土酒品牌。
“土地流转出去后,闲暇时间到合作社上班,四五个月就能挣到以前一年的收入。”舟曲县绿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尹保平说。合作社让农民在学习种养植技术的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收入。
在农牧村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扶贫的新模式。在耕地和草场流转具有一定基础、农牧业产业化条件较好的城镇郊区,根据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甘南州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流转耕地草场,并以土地转让金在农牧业龙头企业入股,既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又开辟了促农增收的新渠道。
合作市洒洒村9户贫困户将所有耕地流转到中药材生产合作社,又将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在合作社入股,部分贫困户还到合作社打工,最终拿到土地租金、分红股金、打工薪金三份收益。
多措并举,形成“拳头效应”
临潭县店子乡业仁村,一条条新修的村道、一座座棚舍,家家户户包修了新砖墙,处处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多亏了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帮我们发展蔬菜产业,经过多次考察,尝试引进了美国红提、人生果、西兰花,都有了喜人的收成,还拉上了自来水,盖起了新房子,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村支书朱志龙说。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扶贫开发政策。
近几年来,甘南州紧紧抓住脱贫致富亟需解决的要害问题,整合项目资金34亿多元,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贫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新建通村道路900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75%;累计实施惠及22万多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农牧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改造贫困户危房18600户,建制村动力电基本实现全覆盖。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甘南州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探索出了一条从着眼“治穷病”到着力“拔穷根”的扶贫新路。
早晨的暖阳洒在侯学忠忙碌的身上。这位从冶力关镇后山村东湾社走出来的中年人逢人便说:“以前住在山上,是土坯房,下雨天路滑,孩子上学路远;山上还无水源,吃不上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山下拉水;就医也不方便,要是病了,要到镇里卫生院去看。易地搬迁项目实施后,我们举家搬了下来,砖混结构的房子,打了地悬梁和顶悬梁,放了钢筋,装了暖廊,宽敞明亮又牢固,住着很放心,很温暖。村巷道硬化了,有太阳能路灯、篮球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自来水拉进了院子里,看病、上学很方便。”
甘南州投资8.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020户45829人,建设安置点115个,逐步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长川乡“庄稼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小院里,社长才让扎西和社员们正在忙着捆扎中药材,说说笑笑异常热闹。才让扎西高兴地说,今年他的千亩药材种植基地里,光是当归和柴胡就达700亩,种植户从最初的5户已发展到如今的33户,加上他自己的基地,全乡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政府部门给了他很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资支持,让他少了后顾之忧,去年合作社药材收入80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5000多元,今年收入要比去年多得多。
甘南州围绕促农增收核心任务,每年将80%以上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农林牧、乡村旅游和劳务输转等多元富民产业发展上,全州实现农牧业增加值25.9亿元,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藏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建成“农家乐”970多户,年创劳务收入18亿元。
今年春节前后,甘南州组织尼江两村干部群众到兰州、华东五省进行了考察学习;3月20日,又组织尼江村干部、村民赴华西村培训,增强了素质能力,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增强了维护和谐稳定、加快脱贫致富的信心。
“看到华西村经济发展、稳定团结,村民日子过得那么好,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多,我有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卓尼县尼巴村村委会主任拉毛才让感慨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甘南州高度重视农牧民劳务技能培训,让农牧民怀揣一技之长闯天下。共培训农牧民劳务技能5.6万人次、“雨露计划”及“两后生”2.5万人次,8000多农牧民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培训真是好,我们不光学了技术,还拿了资格证,现在出去打工也能当技工了。”合作市勒秀乡加门村村民周加克兴奋地说。他学了汽车修理,已经和兰州恒通4S汽车修理店达成了用工意向,他还要带着跟他一起学汽修的完代克和冷本扎西去兰州。
金融支撑,激发“聚合能量”
“这是我们东兴养殖场的土鸡养殖基地,2013年因为资金紧缺,养殖规模小。2014年,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双联贷款我贷了50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今年的收入会比去年有所增加。”舟曲县东山乡东兴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洁说。
双联惠农贷款政策,就像一场“及时雨”,给甘南州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牦牛、藏羊养殖和特色种植业等纷纷发展了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奔小康,同步迈入小康的目标渐行渐近。
迭部县尕让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18户农牧民群众入股,每户入股资金在5000到10000元之间,这些钱大多数是双联惠农贷款贷来的,合作社年屠宰藏羊1600只左右,平均每年每户能分红5000多元。
自2012年双联惠农贷款启动实施以来,全州累计投放双联惠农贷款资金18.1亿元,惠及全州3.86万户农牧民。2014年全州贷款投放总额跃居全省第二。在贷款主体上,甘南州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作为放贷的刚性要求,对吸收贫困户入社比例达到3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优先贷款,加快推进全州农牧业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
卓尼县完冒乡俄化村村民普华加说:“县上投资10万元引导我们农牧民成立了村级互助资金,办起了农牧民自己的‘土银行\’,有效解决了农牧民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
如今,走进俄化村,宽阔的砂石路取代泥泞的乡间小道,矮小的土坯房销声匿迹,牧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安装了太阳能。以前在农牧民眼中遥不可及的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用品了。
近年来,甘南州把互助资金在全州所有建制村实现全覆盖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落实力度,推进互助资金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州贫困村互助社达到425个,资金总额突破1亿元,累计发放借款近7000万元,受益贫困户8500户,不但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提高了自我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
与此同时,甘南州扶贫工作多措并举,全力强化金融支撑,把贷款融资作为破解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强化银地合作,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初步形成了以双联惠农贷款为主渠道,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村互助资金等贷款类型互为补充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和大覆盖、全贴息、广受益的金融扶贫工作格局,为破解贫困群众发展资金制约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给正在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的甘南带来了显著变化。
产业扶贫,增强内生动力
东智布是玛曲县阿万仓乡的一位藏族老人。2013年,他加入了阿万仓乡道尔加牦牛农民专业合作社。
东智布说:“以往家里的牛羊整天都被赶到草原上,现在有了暖棚后,牛羊对草原的破坏小了,草场也逐渐恢复了生机,牛羊膘情也比以往好多了,收入增加了不少,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1236”扶贫攻坚行动中,甘南州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专业合作社为基本经营单元,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调结构、转方式、夯基础、惠民生为重点,全面实施牛羊育肥、奶牛养殖、暖棚建设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重大项目,建成标准化牲畜养殖小区(场)191个,牲畜暖棚达到11592座、110万平方米,发展专业养殖户3.5万多户。2014年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2290元,其中畜牧业贡献率约为65%,重点牧业县达90%左右。全州农牧业产业化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碌曲县尕海乡牧民香尕说:“草场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保护好草场也是我们的责任。这些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免牧业税不说,一年还给牧民发草原生态补奖的钱,草场大点的人家每年都能拿上万元,大家收入多了,草场也慢慢变好了,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了。”
在扶贫开发中,甘南州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自2011年以来,全州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共划定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48万亩,已通过惠农财政“一册明、一折统”足额兑付到户补奖资金8.502亿元。通过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圈养等方式,从草畜平衡区核减牲畜137.895万个羊单位。通过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牧民的共识。按照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要求,2014年,全州共落实各类强农惠农资金4.8亿元,使全州农牧业人口转移性收入人均增长842元。
对口帮扶,实现“造血共赢”
“没想到,不到半年时间,公司洮砚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万元。”甘南州笃斌洮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笃斌一边忙碌地翻阅着手头的资料,一边说道。
在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2013年11月,笃斌与天津环渤海经营商会进行了接洽,共同开发洮砚,对方给予笃斌诸多方面的支持,如今双方在倾力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正在筹备向国外推广。
除了洮砚,甘南安多牦牛肉、甘南美食都走出了草原,走向了天津和国内外更大的市场。
甘南州社会帮扶工作以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为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参与甘南州社会帮扶的中央、省、州、县帮扶单位共有642个,重点帮扶甘南州七县一市的558个村。
走进临潭县八角乡中心小学,教学楼上“天津援建”的字样格外醒目,学区里的杏花含苞待放。
在八角乡中心小学任教35年的老教师常学海告诉记者,以前学校是平房,天津援建的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支援甘南州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贫困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村庄美化亮化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在甘南州八县市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4个,以解决藏区儿童“入学难”和群众“看病难”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援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心小学各1所,建设县级医院候诊厅1处,并配备了医疗设备。同时,先后扶持发展名优藏药基地6000多亩、经济林果1000多亩、设施蔬菜2000多亩,引进发放良种牦牛、藏羊3000头并配套建设了养殖设施,使帮扶乡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受益群众户均每年增收达到3000多元。
高响鸣、刘沛、黄浩、方力是中组部下派到舟曲县的第二批扶贫工作组成员,他们克服水土不服、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融入全县各项工作,积极协调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州市、兰州大学等各方支持,持续开展干部人才培训计划。全年组织100名乡科级干部赴常州市集中培训,组织75名村干部赴江苏华西村观摩学习,选送96名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赴兰大医学院进修。
“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改变了理念,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了。”,被选送到兰大医学院进修的舟曲县医院医生李忠信说。
自2010年底中组部决定对口帮扶舟曲县以来,扶贫工作组以帮助舟曲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帮助制定了扶贫规划,开展了灾后重建、干部培训、劳务输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公益工程等各项协调帮扶工作。通过大力帮扶,有效改善了舟曲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开阔了干部视野,提高了群众增收技能,有力地促进了舟曲扶贫开发工作,对口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甘南州把帮扶工作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更广更深领域延伸。去年全年落实“7市9企”和天津市对口帮扶资金3.5亿元。编制完成了3个总投资4亿多元的天津对口帮扶中长期项目规划,选派20名干部到天津挂职锻炼,帮助甘南州培养各类管理人才321名,138名甘南籍考生被天津有关大学录取。全省共青团对口支援甘南工作全面启动,形成了全社会支持藏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创新扶贫模式为甘南的发展理顺了通道,贫困人口、扶贫干部、社会各方帮扶力量同心协力,投入扶贫攻坚大会战中。伴随着***的铿锵节奏,勤劳朴实的甘南各族群众,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开大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你们好!合作是我们共同的家,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有序畅通的交通秩序,和谐礼让的人际氛围,不仅带给我们舒适适宜的生活,而且还是我们创业激情的来源和理想实现的保证。创建...
合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作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