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输血,更要造血 聚焦甘肃省卫生援藏工作 本报记者 宜秀萍
要输血,更要造血
聚焦甘肃省卫生援藏工作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卫生事业的指标,也是国际社会关注人群健康的重要指标。2012年,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4.35/10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61‰,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同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率为44.0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18.62‰,明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欠发达藏区,甘南是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这是不争的事实,要面对、更要解决。
2011年,省卫生厅号召全省卫生系统共同发力,启动新一轮、为期5年的卫生支援藏区工作,力争通过5年时间,缩小甘南藏区与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差距。如今,2年时间过去了,甘南藏区卫生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甘南一探究竟。
输血:举全省卫生系统之力
7月,在甘南州卓尼县喀尔钦乡卫生院大族分院,院长李培文带领员工正忙着搬家。
卫生院原来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已经破败不堪。去年,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兰州市卫生局投资近80万元,帮他们修建新院。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3排15间新房建好了,院内绿化美化工程也已完工。这段时间,李培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员工拾掇新家,重新规划各科室布局,安放原有的诊疗设备,还有近年来国家、省上给的新家当。
7月,甘南州首支急救医疗救援队在合作市成立,并顺利完成了甘南州60周年系列活动医疗救援保障演练。来自7县1市8家县(市)医院的32名队员组成8支救援小分队,每支医疗队配备1台救护车。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技术、现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演练紧张有序,一系列急救技术施展得步步到位。
还是7月,在兰州,在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30名来自甘南藏区各级医疗机构的藏医药专业人员完成了为期30天的学习,顺利结业。30天来,他们系统学习了西医、中医和公共卫生知识,补上了以往没有学过的一课。今年,受省卫生厅委托,省二院将连续举办10期这样的培训班,每期30天,共为甘南州培训300名藏医药人员。
自2011年以来,类似的工作每天每月都在进行。针对藏区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全省卫生系统积极行动,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进行援助,自2011年以来,共下达全省藏区卫生专项资金2.7亿多元。
省卫生厅确定省内10个市卫生局对口支援藏区10个县市卫生工作,省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藏区相应医疗卫生机构,省卫生厅机关各部门对口甘南州各县市卫生工作开展指导帮扶,建立对口支援藏区干部交流挂职制度,选派省卫生厅机关及相关市州、单位的11名干部赴藏区挂职工作。两年来,省卫生厅还相继从全省抽调近200名医疗卫生人员,分赴藏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帮扶。同时,安排藏区卫生人员到广东等省份进修学习。
利用卫生专项资金,两年来,甘肃省相继实施了藏区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会诊系统、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等建设项目,以及农村急救体系救护车及设备等项目,开展了各项疾病防控和救治工作。这样全方位的输血式援助,在短期内取得了可见的成效:甘南藏区接受援助的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备等硬件条件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
瓶颈:高层次人才匮乏,缺活力,少干劲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人——能干事、能干活的人。”甘南州卫生局局长王武坦言,目前,整个甘南州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都缺有学识、敢想敢为的干部,医疗机构则缺业务好、能力强的技术骨干。
王武介绍,甘南州现有各类卫技人员3578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4.9人,这个数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这些人中,研究生学历人员仅有5人,占总数的0.15%,本科学历人员(大部分为第二学历)约占17%左右,其余近半数人员为中专以下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仅占总数的4.81%。近年来,这些屈指可数的副主任医师还在时时外流。今年上半年,一家县医院同时走了7名副主任医师,有的申请病退,有的长期请病假,有的干脆辞职不干了。医院的领导、州卫生局的领导、省卫生厅的领导都来做工作,依然没有留住。
“这些年来,我们想尽了办法,还是挡不住人才流失。”王武说,国家、省上对甘南卫生工作支援力度年年在增大,每年都分配一定数量的医学本科生,但不少人待不了一两年就走了。自然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也很差。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生活设施不完备,国家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仅投资建设了业务用房,未建设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用房,乡镇卫生院锅炉房、围墙、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留人、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不稳定,服务能力难以提高。自然条件艰苦,医学发展落后,待遇又比不上发达地区,种种不利因素令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甘南藏区自然环境差、人口分散,重大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炭疽等发病率排在全省前五位,一些严重危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任务相当艰巨。
“国家、省上以及各级财政对甘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算少了,现在关键是要调动起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动起来,才能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甘南州妇幼保健院院长卫春萍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缺活力、少干劲也是导致甘南卫生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为了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逐利,回归非营利公益本性,国家投入巨资,让基层在编的卫生工作人员都吃上了皇粮,工资全额拨款直接打到个人账户。这样一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没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些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能收的病人也不愿收,遇到有些风险、有点难度的病例,更是推到上级医院。这样的结果是群众吃亏,能就近解决的疾病,也得搭钱、搭时间去县城或省城治疗。
卫春萍认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工作量化考核,让干事创业的人不吃亏、有前途,这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效完成国家、省上布置的各项公共卫生任务。
造血: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在这一轮卫生援藏工作中,全省卫生系统在支援设备、资金的同时,也纷纷开展了人才支援,省卫生厅每年选派180多名城市医生支援藏区工作;省、市各支援医院每年抽调1名妇产科医生,到甘南乡镇卫生院工作,希望通过技术带动,为当地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妇产科医生。
对口支援甘肃省的天津市也加入进来,今年,在省卫生厅的衔接协调下,甘南州卫生局积极争取,一个旨在培养甘南州本土人才的项目正式签订。从今年起至2015年,天津市将利用对口帮扶甘肃省专项资金,委托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连续3年在甘肃省招生,免费为甘南州定向培养300名医学本科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甘南生源学生。
今年,首批85名免费医学定向生已录取完成,培养领域涉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事业、中西医结合、特殊护理等10个专业,基本能够覆盖到目前甘南州即将面临断档的医疗专业。这批学生毕业后,将按照约定,回到甘南州各县级医院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诸多不利客观条件的制约,面对长期以来的历史欠账,提高甘南卫生人才整体素质不会一蹴而就。正如采访中王武反复强调:“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甘南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同样,要实现甘南藏区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仅靠卫生部门一家之力难有作为,需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更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切实帮扶。
甘南首支急救医疗救援队正在进行急救演练。
本报通讯员刘志峰
新闻推荐
献给藏乡的“哈达” 国道213线土门关至阿木去乎段养护维修工程走笔 本报记者牛彦君 通讯员后志良
献给藏乡的“哈达”国道213线土门关至阿木去乎段养护维修工程走笔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有一群公路人,他们用真诚编织着藏家儿女致富的梦想;从平畴绿野的土门关到草原深处的阿木去乎,一路洒满了...
合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