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宋田录一家的好日子

甘肃日报 2013-06-24 21:35 大字

本报记者 赵 梅

6月的甘南草原,处处弥漫着青草的芳香。在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行政村新集自然村,记者见到了宋田录老人。

宋田录家的院子里,矗立着一排5间砖房,新装的玻璃暖廊格外亮堂。宋田录说,他家是去年新集自然村危旧房改造重建户,通过政府补贴2.5万元,自己筹集3万元,年前就完成了改造,搬进了新房。

“现在党的政策好啊,不但盖房有补贴,种粮也有补贴。”宋田录一家5口人,他和老伴自2010年开始享受养老保险,每人每月可以领到60元,家里种了6亩地,每亩每月还有33元的粮食直补,同时还享受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偿等。不仅如此,他家还是百亩青稞推广受益户,以前种青稞每亩产量只有200斤左右,自从种植了由甘南藏族自治州种子公司提供的甘青5号青稞种子后,每亩地平均产量能达400斤。

“去年就比往年多收入1400多元呢。”宋田录说,如今每斤青稞的市价比麦子还高,卖了青稞就可以买面粉、蔬菜了。

“现在除了吃饭不发愁,看病也不愁。”去年,他的老伴因患胆结石住院进行手术,花费了5000多元,报销了3000多元。“除了住院报销外还有门诊补贴,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去卫生院取药,很方便。”

宋田录的儿子宋玉贵从小跟着叔叔学习木工技艺,现在专门在村里干木工活。因为有农机补贴政策,他还买了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车。

宋玉贵最大的心愿是开一间小木工铺,招收一名徒弟,将木工雕刻技艺发扬光大。

宋田录的孙女在合作市第三中学就读,不但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还有生活补助。孙子宋建军初中毕业,已经报考了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还报了驾驶员培训班。宋建军说他想去外地学习汽车维修,一方面学技术,另一方面还能见见世面,“等学成了,我就回村开个修理铺。”

“现在,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打算,村里都在发展产业,村干部说村里要搞种植、养殖产业合作社,我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了。”宋田录老人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格桑花开香巴拉 辉煌甘南60年之幸福生活篇

格桑花开香巴拉辉煌甘南60年之幸福生活篇题记:就这样走向草原/像矫健的骏马/一路留下快乐的歌唱——甘南诗人贡卜扎西《藏族人》藏家儿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

合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作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