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医药史上的一朵奇葩

兰州晚报 2010-12-27 18:59 大字

草药晾晒现代化的藏药生产线外治疗法治疗器械

藏医药概述

甘南藏医药不仅是一门学科,一个行业,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以甘南藏医药知识体系为核心,又与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文化门类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藏族人民的疾病观、社会观、自然观、生命观。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的发祥地,天地造化的自然环境为藏医药的产生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甘南地区也是藏医药发展壮大的一块宝地,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这里的药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甘南可利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几百种,有些动植物药材十分名贵,例如:麝香、熊胆、牛黄、野牛心、虫草、雪莲、当归等,藏药中60%以上的制药原材料均产于甘南州境内。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域辽阔,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环境多样复杂,甘南藏医药制药的原材料60%均产于境内,如植物,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日照时间长,药物活性成分高,藏药经过适时采集,妥善干燥,区分新旧,加工去毒,求性柔和,配伍恰当加之特殊的炮制工艺而制成,因此,疗效格外显著。

甘南藏医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其治疗方法也较独特,主要有内服法(有十种)和外治法两类,外治法包括柔治(有熏疗、药浴、涂擦三种)、糙治(有剖部放血、火灸、棒刺三种)和峻治(有剪割、截断、牵拉、清除四种);从史书记载和现有器械图谱看,曾达到进行开颅手术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危险性较大,大部分技术已经失传,现仅存放血疗法,火炙疗法、缚敷疗法、药浴疗法、涂抹疗法等五种。

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医疗技术的发达,对甘南藏医药的冲击力很大,造成大量的甘南藏医药经典古籍遗失,藏医世家后继无人,很多名老藏医临床实践经验面临失传,急需抢救和保护。

藏医药历史

甘南州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甘南藏医药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合作市、碌曲县、夏河县、玛曲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等周边地区。

公元七世纪,新兴的吐蕃王朝逐渐鼎盛。随着唐、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甘南藏医药这门科学,也随之传入了甘南地区。随着吐蕃军队的东进,甘南藏医药学与吐蕃的各种文化、技术,大量的传入了甘南地区。

敦煌吐蕃医学文献是公元九世纪前出现的西藏最早医药文献,该文献丰富的内容与独特的治疗方法,充分反映了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内的整个安多地区古代藏医医疗活动的情况。史书记载,公元十二世纪初,对《四部医典》作了全面修订、补充,著名藏医学家宇妥萨玛·云丹贡布(1118——1193)的足迹,曾到过甘青藏族地区。现存的《四部医典》中,就记载有不少甘南特色的藏医药。

公元1652年,跟随五世达赖洛桑嘉措进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的著名藏医——年仓卡隆曼干,就出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西仓乡一带。公元十三世纪,碌曲县吉仓乡地区出现了著名的藏医咒师吉格。公元1712年,出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乡赛吾昂村的著名藏医安果·南卡桑盖,精通藏医学、历算学,著作颇多。他的医著《秘诀补遗·症状鉴别》一书,至今仍作为藏医学校的重要教学参考书。

合作寺院的高僧赛赤阿丹(1810——1875),学识渊博,精通医学,不但以高超的医术名噪甘、青、川藏区,而且有珍贵的医学著作留传于世。明清以来,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力传播与大批寺院的兴建,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大五明”重要内容的藏医药学,在各寺院的学术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公元十八世纪以来,拉卜楞寺院曼巴扎仓的建立(1784年),郎木寺等各大寺院的药师佛殿的修建等,都是甘南藏医药事业在甘南地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座座新的里程碑。

建国后发展

甘南藏医药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过很多著名的藏医药学专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藏医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出民族与地方特色,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建国后,良好的民族政策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使甘南藏医药事业获得了新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夏河县人民医院就设立过藏医科,作为首次将甘南藏医药纳入国家医疗机构的有益尝试。1964年,甘南州政府开办了甘南藏医门诊部。“文化大革命”后期,随着全国性的中草药普查活动的开展,省、州的医药界人士、生物学专家和老藏医一道,对甘南藏药多次进行了普查,举办了各种展览,编写了多种藏药手册。

1974年,卫生部决定,民族药也要纳入国家药典,甘南州收集整理的“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三种藏成药首次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接着,《甘肃省药品标准》中,又大量收载了甘南州收集、整理的藏成药药品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甘南藏医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十年。1982年,碌曲县藏医院举行了开诊典礼;1979年新建的甘南州卫生学校,一开始就设立了藏医专业;1989年,甘肃省中医学院藏医系成立。

1980年,全国第一所藏医药专业研究所成立,它标志着甘南州藏医科学研究的新起点。

主要疗法

据藏医药传承人斗格扎西介绍,甘南藏医药有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一直沿袭下来。主要包括,放血疗法、艾炙疗法、饮食疗法等。

放血疗法是藏医学至今保留完整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剧烈的外治疗法之一。手术方法要求术者两天前服用余甘子等汤剂,使病血与正常血液分别开来,系用特殊的器械切开患者某部位的浅静脉放出病血(呈暗红色)少许(鲜红色为正常血液不可放出)和血管内的毒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风湿病、麻风、妇科、偏瘫等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疗效。

艾炙疗法的主要特点是血气畅通、活血化瘀、驱逐寒湿、除邪温胃,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它参与调节免疫因子,增强萎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量,与藏医一起合用,肝胆疾病逐渐得以控制和康复。藏医的这一免疫调节疗法(藏医艾炙法)比西医现在提倡的抗菌、抗毒、保肝都有疗效。

对于疾病的治疗,药物及外治疗是众多疗法中的一种,而饮食及行为疗法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饮食疗法对于消化系统——肝胆疾病患者的康复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故在《四部医典》中指出,消化系统疾病都源于消化不良,所以很多专家认为,饮食疗法有其自身治疗特点。

新闻推荐

首届碌曲县锅庄舞大赛昨开幕

本报讯7月30日上午10时,“首届碌曲县锅庄舞大赛暨香浪节”在碌曲县西仓乡洮河边开幕,藏族同胞们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节目。7月30日至8月5日,这里还将举行锅庄舞大赛、篝火...

合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