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台居民圆梦新生活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1-08 11:28 大字

面朝淮河,背倚颍河,推开门就是芦苇丛生的大片滩地,在颍上县赛涧回族乡八里垛村溜孜口庄台,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让唐垛湖洼地短短一年多时间跻身民生高地。近日,笔者专程走访了溜孜口庄台,寻访部分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生活的变化情况。

居家养老在庄台

阜阳市区驾车沿阜颍路、颍正公路向东南方向行驶约95公里,就到了颍上、寿县、霍邱三县交界处的溜孜口村。这里与寿县正阳关镇隔河相望,平时有轮渡相通,是一处高踞堤顶的村落。

提起1987年庄台退建的事,86岁的李照菊老人至今记忆犹新。此前当地村民居住的庄台就在淮河边上,一涨水就成了一个个孤岛,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后,连续12年涨水,李照菊还因此错过了上学的时机。 “老庄台离这儿有6里路,我们搬走后就推平了。”李照菊说,1991年淮河发大水,庄台上有路通往赛涧乡,从此再也不受洪水的困扰。不过,随着庄台上居民增多,原来的房子越来越不够住,有的群众就在庄台斜坡上盖房子。去年之前,庄台四周的柴火垛、牲口棚、小厕所到处都是。

直到2018年下半年,这种局面才得到有效遏制。庄台四周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柏油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原有的溜孜口水塔景观平台也得到修缮,李照菊的家就在景观平台北侧,开门就是一望无际的湿地风光。 “儿子在村里当支部委员,儿媳妇种了10多亩地,白天都见不到人。”李照菊说,老两口想吃啥自己做,女儿想接他们到颍上县城生活,他们都不同意,去哪儿都不如自己家里过得舒服。

种粮大户收成好

在一处坐北朝南的院落南侧,停着一辆四轮拖拉机,这是当地村民李培多这段时间拉粮食用的。别看他今年已经60岁,在河滩里种100多亩地显得游刃有余。中午家里来了客人,老伴做了面筋炒肉、炒藕片、鱼汤等好几个菜,来不及吃饭他就接到邻居电话,去地里拉豆子了,他接了电话就赶过去了。

由于父亲已经88岁高龄,李培多这些年一直在家种地,两个儿子农忙的时候帮他开农机,一年下来加一起有10多万块钱的收入。李培多跟小儿子没有分家,后面两层楼是1991年盖的,儿子一家住楼上,他和老伴住楼下,父亲住在过道东边一间平房里,居住环境并不拥挤。在过道和西侧的一间平房里,整齐堆放着高粱、小麦。 “去年春节前,村里在门口铺上了砖头地坪,停车晒粮都方便。 ”李培多说,今年大豆收成不错,一亩地能打350多斤,比去年好得多。

这两年种地收成不错,李培多的居住环境也明显改善,过道的三间平房是去年翻修的。 “家里十多亩地,650元一亩租给别人养龙虾,河滩地的租金只要100块钱一亩,一反一正都是利润。 ”李培多说,农闲的时候他会逮鱼摸虾,吃不完就拿到集上卖,一年四季都不缺钱花。

返乡创业开饭店

听说村里搞旅游开发,63岁的李培雪也想回来捞一桶金。 2018年底,他把上海的货运生意交给儿子,带着老伴、女儿回到溜孜口开饭店。由于自家的房屋不在第一排,他就租了亲戚的一处房屋,一年1万块钱租金。房屋装修、置办厨具灶具,李培雪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

在饭店门口两个椭圆形大塑料盆里,晾晒着棕黄色香菇,走进过道就能闻到一股红烧肉的浓香。 “楼上楼下、过道两头可以开14桌,每间屋里都安装了空调。 ”李培雪告诉笔者,他在上海为汽车制造商运送配件15年时间,家里有3辆大货车和2辆小轿车,生活过得还算富足。回来开饭店后,除了承接喜宴外,也有不少游客到这里就餐,土鸡、土鸡蛋、淮河鱼虾都是他家饭店的招牌菜。

“这大半年生意还不错,请的有专业厨师,马上就要全部回本了。 ”李培雪说,平时有钓友到这里吃饭,对菜品评价不错,今后客源稳定了,可能还要搞住宿,让在这儿玩上一两天的游客能住下来。 (尚原野黄欢)

新闻推荐

颍上供电公司: 开展“追梦学堂”专题实践课

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实施“国网阳光助学”行动,国网颍...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