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济河走一回

颍州晚报 2019-02-18 11:12 大字

胡天生

济河边上的古慎邑

从杨楼孜和新乌江之间的济河向东,就是现在的颍上县江口镇。江口镇西边是乌江入颍河处,“江口”由此得名。江口镇宋代称为江陂镇,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备受重视。在江口镇正北,乌江和济河的交叉口东南,有一个汤圩子行政村,春秋时是楚国的慎邑,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比江口要早得多。

慎邑出现在《左传》中,与伍子胥从楚国带走的那位王孙胜有关。

公元前485年,楚国令尹子西不顾别人的反对,把王孙胜从吴国召回,封于白,为白公,史称“白公胜”。白公胜的封地就在汤圩子。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从楚国逃亡后先到宋国,宋人对他很好。但是后来宋国发生了动乱,一派人要从楚国搬兵,太子建害怕,就跑到郑国。郑国人对他很好,可是他要向父亲报仇,郑国做不到,他只好跑当时中原诸侯中最强大的晋国。晋国跟楚国积怨已久,自然答应,但前提是必须先帮助晋国灭掉郑国。于是太子建又回到郑国,给晋国作内应。郑国一如既往地对他好,还给他封地、仆人。可是太子建对仆人(郑国人)凶残暴虐,仆人发现他与晋国勾结,就在晋国间谍来跟他联系的时候告发了他。郑国派兵包围了太子建的私宅,从他家里搜出了晋国的间谍和太子建勾结晋国的罪证,就杀了他们。

从历史记载看,太子建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过错不在郑国。但是,白公胜回到楚国以后,就要楚国为他父亲报仇,攻伐郑国。本来令尹子西也答应了,偏偏晋国突然出兵侵郑,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援。作为一个大国,有人求救那是必须要帮的。于是楚国出兵击退了晋军,还跟郑国签订了盟约。白公胜大怒,公开声明要杀掉令尹。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令尹子西,子西还不相信。恰好这时吴国侵犯慎邑,白公胜打败了他们,然后带兵进京,说是要献上缴获的战利品。白公胜进京后随即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劫持了楚惠王。叶公沈诸梁率军平叛,白公胜失败,逃到山中自杀了。

吴国当时正在全力以赴对付南方的越国,为什么恰恰在这个时候侵犯楚国?中华伍氏宗亲会的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白公胜与吴国合演的一出双簧。我则觉得在当时通讯闭塞的情况下,即使吴国没有来犯,白公胜也可以捏造消息,给自己进京造反编造一个理由。

白公封地和乌江的来历

关于白公胜的封地“白”,《水经注·汝水》篇说是在今河南息县长陵乡,可能有误。《左传》明说“使(王孙胜)处吴竟(吴楚边境),为白公”,长陵乡已是楚国的内地,不符合“使处吴竟”的地理条件。长陵乡应该是楚昭王时加封给王孙由于的地方。白公胜所封之白邑,应该就是江口镇汤圩子村。这也可以解释“吴人伐慎,白公败之”。如果白公胜的封地在息县长陵乡,吴人侵犯慎邑,楚国有边防军,有野战军,还有实力强大的精锐部队国王亲军,不可能想着派远在几百里外的白公胜去迎战。所以合理的解释是:这里先封给王孙胜,为白邑。王孙胜造反失败,楚国人惩于白公胜的教训,把地名改为慎邑,意思是接纳外逃人员必须慎重从事,这是符合事理、情理的。

乌江本名“江”,先秦时期与长江同名。《水经注·颍水》称之为“江陂”。“陂”的本义为堤防、堤坝,后来演变为“筑有堤防的河流”。乌江由“江”改称“江陂”,应该是汉武帝时期大力兴修水利,给乌江筑了堤坝以后改了称谓。清顺治《颍上县志·山川》称为“江口河”,道光《颍上县志》改为“乌江”,是乌江名称出现于史料中最早的记载。

我们前面说乌江最有可能是白公胜命名,主要是因为这一带仅有这一条河叫江,与本地其它河流的名称都不一样。楚国人早已来到此地,如果他们要给河流改名,应该不止这一条河带“江”字。而且这个江与长江古称同名,只有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的白公胜,才会怀念他曾经生长的长江,从而把“江”名照搬过来,移植到这条河上。

历史上的江陂(乌江),绝不像现在这样温驯。苏轼在《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中说:“颍州北高南下,今颍河行于南,八丈沟行于北,……其间二水最大,一名次河(今称茨河),一名江陂,水道深阔,势若建瓴,南倾入颍河。”民国《颍上县志》也说:“(乌江)支流孔(很)多,故面积广大,水势浩瀚。”可见到民国时期乌江依然十分壮观。《宋史·河渠志》就直接称之为“大江”。我们可以想见,在先秦时期,这条河一定更加宽阔,而且水深流急,当得起“大江”这个名字。

慎邑作为地名,一直延续下来。汉代建为慎县,是今颍上县唯一的行政中心。南北朝时北方大多数汉人逃难到南方,此地成为一座空城,慎县建制取消。《水经注》中称为“慎县故城”,说明北魏时它已经不是县城了。

颍上县也有八丈沟

民国《颍上县志·舆地书》在“西肥系”(西淝河的支系)下记载济河:“又东五里,至卢家桥,八丈沟水分支自南来会。”自注:“八丈沟水自丁庄东流,至绳家大荒北里许南北分流。北流三里入济河。”现在这段八丈沟叫“八丈河”,西从江口镇郭庄行政村东界(也是镇界)的一条南北小河发源,东南经古城镇北,东南流入谢桥镇西部的红旗河。红旗河再向北到谢桥镇土楼行政村北界(亦镇界)入济河。现在的八丈河被当代新修的红旗河截断了,不直接流入济河,但是在民国时期它是直接流入济河的。

这一段八丈河,长不过20里,有什么名堂吗?还真有。

北宋元

新闻推荐

“执行110”法院在行动

“我来主动还钱,‘执行110’你们白天黑夜不停歇,在家睡不安生,实在受不了!”近日颍上县一名赵姓被执行人晚上6点多在法院大门...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