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憩息的诗意 —浅析蔡明菊的诗
祝宝玉
蔡明菊,笔名月满西楼,安徽省颍上县人。
由于喜欢,曾为蔡明菊写过一篇诗评,那是近两年前的事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只是用自己的阅读思维理解着她的诗,至于准不准确,到不到位,我不敢武断,毕竟只是把我的一些感受说出来而已。
在现如今的诗歌界,怎么评判一首诗的好坏,或者如何评价一位诗人的优劣,这个问题我思考有一阵子。我突发奇想,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今天的诗没有好坏,今天的诗人也无优劣之分,辨分的办法是,一首诗有多少个读者喜欢,一个诗人有多少人愿与之唱吟,这是一首诗、一位诗人成功与否判断的标准。但这一切,反过来又有点令我迷茫。
严格意义上讲,我读蔡明菊的诗主要是在本地的日报、晚报副刊上读到的。经常能读到她的诗,可见她是受编辑偏爱的,也是被多数读者所接受的。
事实上,诗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哪位大诗人能一蹴而就写出大手笔来的。那么诗人成长的养分在哪儿呢?在生活中。生活是诗意源源不竭的根源。作为诗人,蔡明菊也在成长,其表现在她的诗歌在不断地成熟,且更加深入生活。她的诗是在阐释一种生活态度,比如生活中的爱、阳光、一朵花开、一阵晨风、一声问候等等。这些都是细微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但是在她的诗里却被重新诠释,在她的诗歌世界里也被重新定位了。她的诗没有抛弃生活,就在生活中生长着。
毋庸讳言,两年前读蔡明菊的诗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虽然词句精炼、表达流畅,但缺少生活的深度。我想在蔡明菊不断对诗歌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她也发觉到了这一问题。这就是诗歌要美,但也要真;诗歌要高于生活,但也不能脱离于生活。要在美与真、诗意与现实中,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这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应该意识到的问题。
两年来,不管是征文创作、副刊以及纯文本写作,蔡明菊都在她的诗歌中添加了更多的生活情趣。我想,这是她的诗歌越来越成功的重要因素。
诗歌是诗人的憩息地,而现实生活则是诗歌的最大憩息地。我们都在努力地拨冗求简寻求这俗世之外属于自我的一方天地,我们找到了诗歌,但我们仍是俗世中的人,脱离不了现实生活。我们还要活在当下,活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将我们的诗歌那片神奇的土地圈划在生活之外。
也许,今天的诗歌创作(交流)都是诗人们在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所谓诗歌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以为,是谁也把握不了的,谁也规划不了的。因为生活在变,人也在变,很多事情都在变,这些“变”都是不可预知的变。除非你的诗歌脱离生活。
然而,当一切都在变的时候,我以为,唯一不变的是诗歌要贴近生活,要在现实中体现它的价值。要不然它只会如大风暴中的风筝,如果有一天它被各种潮流撕破,它将不再有存在的意义。故而,我更加欣赏蔡明菊的诗了。
新闻推荐
颍州晚报讯(记者汪乐意通讯员王雅涵文/摄)在外漂泊了35年的赵勤,终于再次回到了家乡颍上县六十铺镇。当地派出所民警积极核...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