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创作电视剧本

阜阳日报 2018-12-20 16:54 大字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万勇 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后,郝家标的闲暇时间多了,但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着手创作电视剧本《淮河水清清》。此前,他的身份几多变化,从消防战士到农民,从镇政府干部到村党支部书记,但唯有一个身份是不变的,那就是作家。 生活沃土提供写作素材

出生在颍上县六十铺镇的郝家标,从小就想当一名作家。“小时候太穷了,见别人写东西都能挣钱,我就想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

从小学起,郝家标的语文就非常好,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当作范文在班内朗读。而他自己,也喜欢读《朝霞》《人民文学》里的作品,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他还是舍得把攒下的钱拿来买书。

1972年,17岁的郝家标参军入伍,这一度让他以为自己离作家梦越来越远。然而事实证明,参军的经历是他此后写作的重要创作源泉,198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就取材于部队生活。

退伍后,他先后在县人武部、六十铺做文字工作,整理档案、写通讯报道、编纂《六十铺区志》等。2001年,郝家标开始担任六十铺镇五十铺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8年。期间,他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一路上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这些基层工作经历都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012年,郝家标决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长篇小说《风雨支书路》,完成后受到圈内人士广泛好评。虽然基层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没有搁下手中的笔,接连创作了长篇小说《那年那人那土地》,以及《黑背犬》《对面村官看过来》等十余部小说。 写出时代变迁 白天要忙工作,加上基层事情比较多,一天下来,真正可以写作的时间非常少。所以,郝家标经常写作到深夜。一间小小的房间,一张仅可以容身的行军床,一张方寸大小的简陋书桌,布置简单到极致。就是在这里,郝家标写出了《风雨支书路》和《那年那人那土地》的故事。他说,在小说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在小说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从不觉得苦。

如今,郝家标退休了,闲暇时间多了,但他仍放不下手中的笔。“职责卸下了,但笔不能停,我要用我的所长,写一些反映时代变迁的东西,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郝家标说。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构思,郝家标决定创作电视剧本《淮河水清清》。翻阅资料、收集信息只是前期准备中的一部分,郝家标说,最重要的素材都在他的脑海中。

据介绍,《淮河水清清》以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生活的改变为背景,反映了在上世纪70年代一群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建设的故事,经历了迷茫、困难与坚持,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让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这代人正好见证了农村从落后到焕然一新的改变过程,能经历、记录这些改变,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郝家标说,目前《淮河水清清》刚进入写作阶段,待完成后将报给省电影电视作家协会审稿,争取早日和读者见面。

新闻推荐

颍上供电开展“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

12月10日,颍上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题,为该公司调控党支部党员讲党课。党课中指出,中国共产...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