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拼搏就会有收获 ——记颍上县返乡办厂青年高六柱

阜阳日报 2018-10-12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万勇 近日,在颍上县润河镇双洋村金顺达电动车有限公司里,老板高六柱正和工人一起抓紧生产,焊接、弯管、冲压,电动车主体都要在车间里生产出来。虽然辛苦,但回想起当初在外打拼的生活,高六柱想着,还是回家好,可以给妻儿更稳定的生活。

17年前,只有20岁的高六柱为了生活,离开家人到上海打工。刚开始没有门路,全身上下只有100元钱,去掉70元车费,剩下的30元是他那些天里的生活费。无奈之下,他开始捡破烂,两年以后,利用积攒下来的钱,高六柱开了个废品收购站,收益虽然不错,但是每天起早贪黑,又累又脏,他便想着换份职业,重新开始。

慢慢地,他摸索出一条跑工地的门路,为工地提供建材石料、水泥、黄沙、石子、木板等。为扩大规模,他开始全国各地跑,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一家人四处漂泊。“这份工作虽然挣钱不少,但是累啊,不干又没办法,老婆孩子怎么养活。”一旁的妻子王勺灵补充道:“他每天回来倒头就睡,有时累的饭都吃不下去,收破烂的时候都是干到通宵,挺心疼他的。”

2015年,高六柱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结束在外的打工生涯,带着家人返乡创业。正好那时候认识的朋友做电动车行业,在他的介绍下,高六柱用这些年在外挣的1300万元开起了电动车公司。回到家乡润河镇,他买下了一块土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公司。

因为接触到新的行业,夫妻二人经常到其他电动车厂里参观、学习生产技术。“最开始时能接到二三十台订单就算很好了,毕竟我们刚开始,别人还不认可。”高六柱说。

为了接到更多的订单,高六柱经常外出推销,跑遍整个阜阳市,甚至外面的省份,他都亲自跑去拉订单。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的公司。这几年公司发展不错,每年能够接到5万多台订单,年收益可以达到200多万元。

目前,公司已建成两条焊接生产线,一条喷淋前处理生产线,一条无尘高温烤漆生产线及两条流水装配线,经营着“皖彭”和“颍顺”两个电动车品牌,主要生产各类电动车共5大类14个型号,覆盖所有小型家居电动车型。

做生意,高六柱讲究诚信二字,在生产上,他对每台电动车都要严格把关。“每台电动车生产出来,我都会严格检查,一旦查到不合格的产品,就要返工,严重的甚至报废,否则大家的安全出行得不到保证。”高六柱说,目前为止,还没遇到商家对产品进行投诉的情况。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如今的公司规模已经满足不了商家的需求。每年虽然有5万台订单,但实际只能生产出来1万台。“我正想着把马路对面的空地利用起来,盖上新厂房,扩大经营规模。”高六柱说,未来他想把电动车公司扩大到3万平方米。

夫妻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但他们心中还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带领家乡人一起致富。如今厂里共有员工30多人,其中的20多人都是润河镇人。员工何银生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这里工作离家特别近,工资也不错,有时打扫卫生,递递零件,老板和老板娘对我们也非常好,很开心。”今年56岁的何银生,在2017年成功实现脱贫。

对韩权忠来说,这份工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我家里有90多岁的父亲母亲,他们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来这里上班,工资不低,还能方便照顾一家老小。”今年53岁的韩权忠从去年开始到公司上班,之前在外地做了30多年的油漆工作,来到公司依然干着油漆工。“每月保底4000元,单靠种地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老板也很照顾员工,在这里工作很踏实。”韩权忠说。

未来,高六柱还想着把生意做到国外,到朝鲜开一家电动车公司。“听说在那边办公司效益不错,护照一办下来,立马就到那边考察。”趁着年轻,他希望把事业做得更加蒸蒸日上。

新闻推荐

花博会上尽享美丽盛宴

本报记者徐立成10月3日,市民刘丽娜一家专程从颍上赶到阜阳,参观第一届阜阳市花卉博览会。考虑到老人和小孩脚力不足,一家人...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