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碧水绕乡村 一步一风景

阜阳日报 2018-01-03 13:58 大字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阜阳变美了。漫步颍淮大地,美景映入眼帘:一条条小河碧波荡漾,两岸垂柳依依;一栋栋民居掩映树林之中,绿树白墙煞是美丽;一条条道路笔直宽敞,通向家家户户;一户户农家厕所干净卫生,村居环境大变样……

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自2017年3月22日全市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三治一增一配套”目标任务,持续升温加压、狠抓任务落实,强力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地生根。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整治不断深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碧水绕乡村 农村换新颜

阳光正好,走进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张王庄村,河清岸绿的地方最吸引人。村民陈奇平常喜欢到河边散步。他说,“这条河叫红建河,之前因为河道里全是垃圾,成了臭水沟;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好,不仅河水清澈了,岸上也绿化了,俺们老百姓都很满意。”

曾经“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死水变成了如今的活水;曾经臭气熏天的黑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绿水;曾经百姓反映强烈的河道两岸脏乱差变成了休闲娱乐好去处……得益于河长制的全面落实,越来越多的张王庄村实现了碧水绕乡村。

十八里铺镇水利站站长王友辉作为红建河河长,具体负责河道定期清淤、漂浮物打捞、市场化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王友辉告诉记者,红建河上游是三十里铺镇三粉加工集中区。为了从源头切断工业污水,县水务部门专门在上游建设了一座截污闸,保证红建河注入五里湖湿地公园的地表水清洁。在5.6公里长的河道两岸,远离村庄的地方铺上了水泥护砌,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在靠近村庄的地方铺设了草皮,美化农村环境。

不仅是颍上县,各地农村环境面貌都在变化。记者在阜太河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段看到,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两岸是成行的绿化树木,与白色的护坡相互映衬,微风袭来,树枝摇曳,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也和红建河一样,是一个淤泥塞道、垃圾漂浮的臭水河。

阜太河闻集段镇级河长、闻集镇党委委员段志娟告诉记者,镇里不仅依法整治了管理范围内的突出问题,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还在阜太河闻集村段设立了巡河员,每天都要沿线巡查一次,清理河道、打扫垃圾、处理岸上的杂物,确保岸清水美景绿……

目前,颍泉区内的颍河、泉河、黑茨河、茨淮新河4条外河及境内的29条大沟、22条主要中沟由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区级河长。各镇内的河流设立镇级河长108人。颍泉区区级、镇级河流名录已全部建立,并将全区范围内4条外河、51条大中沟纳入区级河长制工作管护范围。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生态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7年5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阜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标志着阜阳市河长制工作全面推开。《方案》明确,2017年9月底前,在全市全面建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市全部河湖。目前,全市已建成四级河长制体系,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管理保护目标。

为保障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阜阳市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在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同时,阜阳市通过加大治污力度,加快河道管理、水源地保护、水行政执法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攻坚,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多措并举之下,颍淮大地的河流与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段段河岸绿树成荫,一个个农家小院临水而建,一个个文化广场活力迸发……绿水绕村郭,碧水映彩霞,成为颍淮大地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

一步一风景 农家讲文明

“挖个土坑铺上砖,围个围档露着天,夏天蚊蝇成群飞,臭味难闻又熏天。”这个顺口溜说的是过去皖北农村厕所的“恐怖”景象。2017年8月份以来,界首市把打好打赢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任务,加快改厕工作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这个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任务已完成95%,取得显著效果,得到村民好评。

“我家以前用的是旱厕,脏臭就不用说了,每次上厕所都很不方便,感觉就像蹲牢子。旱厕改造后,俺家用上了抽水马桶,既方便又干净。俺现在的生活,也跟城里人差不多了!”界首市泉阳镇王庄村村民王洪说起自家旱厕改造后的变化,高兴地不停称赞。

在临泉县长官镇邢庄村,村民赵清云也用上了水冲式厕所。“以前旱厕在院子里,一到夏天臭味难闻不说,还蚊蝇满天飞,你想能卫生吗?”赵清云介绍说,后来儿子在旁边盖了新房,修的有抽水马桶,他就把旱厕推平了,每次都去儿子家上厕所。

“这倒也没啥不合适,因为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了。可是,我和老伴都是70多岁的人了,每次上厕所都要走上两三百米,肯定不方便啊。现在好了,家里用上了冲水厕所,干净还没有气味了。”赵清云称赞。

长官镇改厕领导小组负责人牛涛告诉记者,以前,旱厕是农村地区的标志,每家每户都有旱厕,或在院外,或在院内,不但气味难闻,还易造成传染病传播。得益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越来越多的农家不再使用旱厕,用上了干净的新厕,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旱厕改造,关系到乡村文明进步。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大约有100万户居民需要集中改厕。阜阳市计划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其中,2017年需要开工的厕所有近9万户,目前已基本完工。”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农村厕所革命顺利推进,财政部门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改厕的奖励补助。“相信,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阜阳市农村地区将一改过去遍地旱厕的景象,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将更加卫生、文明。”

新闻推荐

辛苦钱拿到了

昨日,10名颍上籍农民工从市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大厅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被拖欠的工资款。元旦、春节临近,为让农民工及时拿到辛苦钱,阜阳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互联网+维权+服务”,利用...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