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车祸现场自拍,社交媒体时代也不能这样刷存在感

澎湃特约评论员 2017-11-16 17:01 大字

15日,在安徽滁新高速颍上段发生一起连环撞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21人受伤。这本是一起让人悲伤的惨剧,但是在令人揪心的事故现场,安徽阜阳颍上县广播电视台一女工作人员凌某某,在烧毁得面目全非的车辆前比着剪刀手微笑摆拍。目前该工作人员已被解聘,其所在频道负责人也受到了停职处理。处理可谓及时,但该主播的举动依然令人感到错愕。

这不仅关乎一个新闻工作者本身的职业操守,即便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在车祸现场微笑摆拍,也诡异得让人无法理解。

当然,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化的生活环境之中,分享、即时分享几乎成为了潜意识里的动作。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的分享,已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社交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 

颍上县广播电视台的这位工作人员在“分享”的那一刻,或许根本不曾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这种漠视,其可怕程度并不低于新闻工作者丧失职业素养和个人道德。或许,我们应该反思:在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参与到信息传播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分享自己的生活?  

向公众公开个人社交媒体正成为很多人生活举止的动机所在,你所分享的生活痕迹,成为你向他人——包括陌生人——展示自我的最直接形式。互联网在颠覆媒体传统定义的同时,重新定义了私人空间和个人生活方式。生活的“媒介化”发生在我们每一人身上,它不仅体现在一些人恨不能每时每刻刷各类社交媒体,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正从内部规训着我们的生活本身。许多看似不经意地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的行为,是在“分享”这一媒介心理的支配下,所制造出的需求与刻意。 

在当前社交媒体平台兴起的当下,“所见即所得”的逻辑支配着许多人不断在互联网上分享自我,或为自我身份构建,或为获得身份认同。这也暗合了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或阶级,都可共同享有的互联网思维。 

回到事件本身,新闻工作者本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拥有诸多第一时间亲临公共事件现场的机会,这也为他们在私人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赋予了更多公众领域色彩。加之大多数时候,新闻工作者私人自媒体的影响力,本就来于所供职的媒体本身。这些也就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在使用个人社交媒体时更需谨言慎行。因为无论是否有意为之,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因为媒体人的身份标签被放大。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凌某某,理应熟知媒体运作逻辑,敬畏并谨慎使用媒体赋予的权利,忠实完成采访报道工作。在车祸现场微笑比剪刀手之举,只会让人“细思恐极”。它伤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与媒体公信力,还挑战了社会道德伦理与公众感情。

凌某某与涉事新闻单位应从此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作为深度参与到社交媒体、自媒体中的我们每一个人,也需以此为鉴,反思怎样的行为举止才是社交媒体、新媒体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闻推荐

杏坛耕耘四十载艺术创作收获丰

记颍上县慎城二小退休教师许立新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