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目前,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发展到148台,日烘干粮食6130吨 机械烘干晒粮不靠天

阜阳日报 2017-11-05 16:3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王跃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今年9月下旬以来,阜阳市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和秋粮产量、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在颍泉区宁老庄镇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光雅置备的烘干机派上了大用场。

“今年刚添置的,购买机器加修建大棚共投资了五六十万元。”宁光雅指着烘干机告诉记者,它的日烘干能力达300吨,今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晾晒无场地的问题了,“不仅可以确保自家粮食阴雨天不霉变,还能帮助周边群众烘干粮食。”

根据烘干机的设置,每小时可进料15吨,效率低下。爱琢(的宁光雅在烘干机入口处设计建造了一个水泥池子,用于盛放需要烘干的小麦,然后在旁边安装一个输送装置,将小麦直接送入烘干机内。这样一来,15分钟即可进料15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粮食完成烘干输出时,我也作了技术改造,缩短输出时间,又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宁光雅说,虽然改造烘干机花了不少钱,但花得值,很快就能回本。

在烘干机的帮助下,宁光雅不但及时烘干了自家200多亩地产出的八九万斤大豆,还给周边的群众提供服务,一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百亿江淮粮仓”,在近年来的农业工作中,阜阳市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但在管、烘、处环节是短板,制约了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特别是在粮食烘干环节相对较弱,遇到气候潮湿或连续阴雨天气,易造成农产品霉变、发芽,对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造成损失。

“十九大报告关于农业方面的论述令我们深受鼓舞。目前,全市粮食生产正处于向粮食产后机械化方向转移阶段,集聚了大力发展的需求动能,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已愈显重要。”市粮食局有关同志说。

基于现实需要,阜阳市高度重视粮食烘干机械化工作,在《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2017年,建设1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30个粮食烘干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0个”。市政府出台的《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对当年建成并运行且日烘干服务能力达到100吨、200吨、30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资金奖补。部分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支持措施,如颍东区对当年建成并运行且日烘干服务能力达到100吨、200吨、30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中心,按照市财政奖补标准,区财政同比例配套奖补;颍上县对购置粮食烘干机的,在国家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购机款20%的补贴。

具体工作中,市农机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全市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推广应用较快。目前,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已发展到148台,日烘干能力达6130吨,10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中心达26个。预计到年底,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可达到302台,日烘干能力达1.2万余吨,其中10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中心将达到62个。

市农机局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阜阳市还将从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积极培育主体、强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确保到2020年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新闻推荐

安置区里有支“夕阳红义务巡逻队”

在颍上县夏桥镇易地安置区里有支“夕阳红义务巡逻队”,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每天穿上红马褂、戴上红袖章,在小区内巡逻,承担着便民服务、纠纷调解、安全防范等任务,当地群众纷纷为之点赞。颍州晚报记...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