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决场地之困 让非遗更好传承下去

阜阳日报 2017-07-20 10:01 大字

[摘要]我市首次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非遗项目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王勇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阜阳市预计总投资共1600万元的阜南县嗨子戏剧场建设项目、颍上县花鼓灯传习所建设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280万元。这是阜阳市首次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非遗项目设施建设。

非遗项目传承的场地之困

“嗨子戏剧场建好后,我们就不用年年求人了。”阜南县文化馆馆长李建军无奈地说,自2013年阜南县非遗传承培训班开班以来,他几乎每年都因为场地问题,四处协调沟通。

暑假前夕,记者来到阜南县城西近郊处,经过一番找寻,才寻到位于社会福利院内的非遗传承培训班,这里是阜南县嗨子戏的教学点之一。李建军说,这个场地是临时租赁的,人员混杂,环境简陋,“不像个学校,影响生源。”

“刚开始招生时,即使强调是不收学费,来报名的人都很少。”李建军叹道,“许多家长看到培训班环境,犹豫后就不来了。”4年来,培训班面向社会招收12至15岁的儿童,重点招收孤儿及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先后培养近40名嗨子戏传承人。

颍上县花鼓灯传习所同样面临场地困境。作为省级传习所,颍上县花鼓灯传习所隶属于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该团团长朱传奇介绍,传习所是借用颍上县图书馆的一个排练厅,“300平方米左右,排练、培训都不够用。”

目前,颍上县花鼓灯剧团的专业演员有20多人,定向培养的花鼓灯传承人约50人。“场地不足也是我们没有面向社会招生的原因之一。”朱传奇说,现在颍上县花鼓灯培训活动,主要由学校或各乡镇开设培训班承担,艺术团成员经常进学校、下乡现场指导教学。

进一步扩大非遗项目所需场地规模

近年来,阜南县、颍上县对本地非遗项目保护和重视程度日益加强。2016年,两县分别申报阜南县嗨子戏剧场、颍上县花鼓灯传习所建设项目,解决因场地缺乏导致传承难等问题。

其中,阜南县嗨子戏剧场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8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2000平方米的展演剧场,600平方米的排演大厅,400平方米的辅助用房等。颍上县花鼓灯传习所建设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480万元),新建排练厅等综合楼一座,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此外,颍上县为更好地传承发展花鼓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场地建设规模。

记者从颍上县规划局了解到,颍上县投资1.2亿元建设的滨河文化广场项目,包括颍阁、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和室外表演场三部分。其中,设计为9层的颍阁内,将在一、二层设置为花鼓灯传习基地及文化展示空间,顶层用于淮河锣鼓竞技场使用。

日前,记者在颍上县管仲大道与滨河大道交叉口看到,滨河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颍阁基座初具雏形。颍上县规划局有关同志介绍:“项目工期为360天,预计明年完工投入使用。”

培训更多传承人推动非遗文化发展

近年来,阜阳市一些非遗项目传承人数量提升、队伍壮大,究其原因,李建军、朱传奇均表示,这些非遗项目在省级、国家级,甚至海外获得荣誉,知名度逐渐提高,年轻人及其家长对学习非遗项目的认识也有所改变。

李建军说,阜南县学习嗨子戏的学生,也要进行文化课学习,今年,阜南非遗传承培训班第一届毕业生20人,分别流入省艺术院校、县演艺中心、幼儿学校等。此外,更让李建军高兴的事情,是培训班终于从城郊搬到了城内,在阜南五初(原阜南一中)设置教学点。最近正忙于招生的李建军说:“今年计划招40至50人,环境好了,好招学生。”

“颍上花鼓灯传承人也越来越多。”朱传奇介绍,颍上50至80岁的民间花鼓灯艺人有1000多位,现在,颍上县每个乡镇均开设有花鼓灯培训班,颍上五中、二小等学校将花鼓灯作为课程纳入其中,但受场地限制,难以进行集中性、专业性的培训指导。“新场地建好后,不仅为传习所提供了落脚地,还能扩大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对颍上花鼓灯、阜南嗨子戏,以及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基础设施的同步发展,是壮大传承队伍的必要条件。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资金保障为项目建设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动嗨子戏和花鼓灯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对促进阜阳市文化旅游提质升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新闻推荐

创客梦 从这里扬帆起航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张伟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