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主管 返乡创业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阜阳市太和县关集镇梁庄村的一家庭农场。时值中午,在一栋猪舍里,只见几十头肥猪在圈内溜达。此时,农场主邓示标正忙着清洗食槽,为这些猪的午餐做准备。
邓示标今年32岁,2009年从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远赴福建罗源一家大型养猪场工作。
他从饲养员开始做起,后来担任技术员和业务主管,“工作3年多,我积累了一定的饲养和管理经验,为以后自己办场打下了基础。”
2015年,邓示标放弃了令人羡慕的主管岗位和优厚的待遇,回到家乡,和妻子一起创办了家庭农场。“我不甘心一直做个打工仔,想利用家乡的土地资源和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家乡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此外,当时我已经结婚生子,思乡心切,不愿意再过以前那种漂泊的日子。”邓示标解释道。
建场之初,为了节省资金,邓示标既当饲养员,又当防疫员,还要清理卫生,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前两年效益不错,除去成本,净挣了90万元。正当邓示标满怀信心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的时候,201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把猪舍压塌1600多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让原本经营有序的农场陷入困境。
在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鼓励和帮助下,邓示标的养猪场很快又起死回生。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目前,猪舍已增加到7栋,现代化的产房、保育房以及净化池、打料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周围栽种的几十亩的林木和蔬果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随着养殖经验越来越丰富,存栏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存栏600多头,上半年已出栏1000多头。由于今年的市场行情好于去年,每头猪能赚700元左右。”邓示标充满朝气的脸上挂满汗珠。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贴在脑门上,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兴奋地和记者聊着天。“作为一名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我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脱贫攻坚工作尽一份力。”邓示标说。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