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志愿者助学在行动
通讯员 闫立业 太和县关工委在“善行太和,大爱圆梦”活动中,通过搭建大关爱平台,牵手爱心人士,募集爱心资金,救助困难学生。2018年累计筹集善款160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5万多人次。
孤儿绽放笑颜
太和县旧县镇中心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李惠有一段感人故事。几年前,该镇杨西楼村上小学的赵玉霞、赵玉娟家庭突遭不幸,父母因病双亡,小姐妹仅依靠体弱多病的爷爷生活。正在杨西楼小学任教的李惠默默挑起了救助这对小姐妹的担子,供养她们读书。李惠还将小姐妹俩的情况反映到太和县关工委,很快有4位爱心人士向小姐妹俩伸出了关爱之手。后来,李惠虽然多次调动工作,但她一直牵挂着这姐妹俩,除了经济上持续不断资助外,她还从情感上多关心引导这对小姐妹,鼓励她们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如今,姐妹俩先后考上了大学。“我真想喊您一声妈妈!”面对多年来资助她们的恩人,赵玉霞、赵玉娟姐妹俩含着泪向李惠吐露心声。特困生重返学堂
爱心人士姚利萍带领她的“众善助学”团队,从太和县关工委《信息库》中获取特困学生信息,并在关工委“五老”的协助下,对贫困学生开展走访、资助、回访等一系列关爱活动,到今年元月,已和17个乡镇的220名贫困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太和县五星镇刘楼村一名家庭贫困的初一学生杨勇,是姚利萍长期资助的对象。可就在前不久,姚利萍在例行“对资助对象回访”时,发现小杨勇“失联”了,到学校没找到他,到家里也不见人影儿,再三追问,家长才告诉她实话,孩子辍学打工去了,在县城一家饭店做杂工。姚利萍找到那家饭店,和老板理论,告知店老板“使用童工是违法的!”硬是把正在洗碗的小杨勇劝回学校继续上学,并额外资助了他的家庭。
三千爱心助圆梦
在太和县关工委,爱心故事一箩筐:县关工委常委、北京保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强,创办“安徽太和保兴助学基金会”,12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230人,已投入基金450多万元;一位在常州发展且不愿透露姓名的台胞10年来每年向母校桑营中心校捐资16万元用于奖教助学;西藏圣洁药业董事长张奇曾捐资500万元,在家乡坟台镇建一所小学,设立100万元助教奖学金,每年在太和中学、太和一中各资助20名“双特生”(家庭特别困难、学习特别优秀)。今年又通过县关工委,在坟台中心校再资助50名特困生;大新镇关工委召开捐资助学动员会,企业老板、干部群众当场捐款37.8万元;胡总镇的程小龙设立尚德教育成长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读书圆梦;安徽徽豪发艺制品董事长傅钦伟长期资助23名特困生,接他们进城市看发展、开眼界、增信心……
太和县关工委与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组成“太和大关爱”实施平台,建立了联席会议、跟踪服务、问题反馈、回暖行动等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在这个大关爱平台上,活跃着老专家、老模范、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企业家、台湾同胞、干部、职工、退休人员、个体户,总人数达3000多人。
一年又一年,不论酷暑炎热,还是隆冬严寒,太和县关工委同志、“五老”志愿者等,坚持一户不漏地走访特困家庭学生。逐人登记,一人一表,贴照片,填写详细信息。不少老同志身患多种疾病,随身带着降压药、降糖药、止疼药、速效救心丸等应急药品投入走访工作,谱就一曲爱心助学佳话。
新闻推荐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8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