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闯出一片新天地

颍州晚报 2018-12-27 11:12 大字

30多年前,太和小伙傅如岭骑上自行车,奔走在国内外收购毛发。彼时,改革开放大潮已经涌来,一群买卖人开始“下海”淘金。

1996年,积攒下第一桶金后,傅如岭创办了第一家发制品加工企业。此时,身处中部的阜阳获批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海关也迎来开关,人口大市渐渐敞开大门做生意。

2005年,傅如岭开办公司,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全市的外贸型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傅如岭的创业经历只是阜阳外向型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的却是改革开放40年来,阜阳市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

事件

一辆自行车带两个货箱,走出国门做生意

根据阜阳海关报表显示,目前阜阳市对外出口商品已达百余种,薄荷脑、柳编、服装、人发制品……一应俱全。其中,人发制品属于阜阳市外贸商品中的“老字号”了。

说起人发生意,不得不提的就是太和县,这里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发制品加工基地”、“人发之乡”。其中,傅如岭创办的安徽金瑞祥发制品有限公司就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专业生产各种辫发、优质发、档发及深加工产品发把、发帘、发套等。

从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一路走来,傅如岭经历了这个行业的兴起到壮大,并将人发生意做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傅如岭是太和县五星镇人,小时候,他身边的父辈们就开始从事毛发等收购生意。

1983年,18岁的傅如岭跟同村人一起,走出了乡村,夏天到东北卖塑料绳,冬天回来收购鸭毛、鹅毛、人发等毛发原料。年轻的他,在“一收一卖”中感到毛发生意很有“钱”途,开始专业做起了人发生意。

每年9、10月份,是收购毛发的旺季,傅如岭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上路了。他风餐露宿,下湖广、进东北、闯西北,最远的会走出国门,到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收购毛发。

“自行车是基本的代步工具,我们还带着扁担和两个货箱。”傅如岭说,货箱里面装着他们从集镇上精心挑选的针线、发簪、糖果等日常生活用品。当他们遇到农家孩子或持家妇女拿着积攒下来的发辫、马尾时,就用带来的小物品和他们交换。然后,他再将收购来的毛发卖给河南、山东的客商。

1990年后,受河南许昌和山东青岛等地人发加工业的影响,太和县的毛发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几年的四处奔波,傅如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开始返回家乡创业,专门回收中小专业户收的头发。

当时,他们的人发生意渐渐走出国门,急需海关方面的支持。

海关开关,第一票大宗货物出口是328吨冻猪肉

就在傅如岭的人发生意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阜阳的门渐渐打开了。

据阜阳地方志记载,1984年开始,阜阳地区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出口创汇为基本任务,实行政企分开,改变经营方式。1990年,在外贸企业内推行“双轨”承包经营责任制,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在改革中发展。

1993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阜阳地区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

1994年1月,合肥海关、阜阳行署正式签署建立阜阳海关协议书。但直到1993年,外贸权限才由省下放到地、市、县管理。

1996年4月,海关总署特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阜阳海关的批复》;6月,成立阜阳海关筹建领导小组;7月,举行阜阳海关大楼奠基仪式。

1997年8月,阜阳海关正式开关,对外办理业务。这注定在阜阳市的外贸经济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阜阳地方志上记载着当时的事件:1998年1月,阜阳海关办理第一票大宗货物出口报关业务——328吨冻猪肉。

“刚开关时,阜阳对外贸易品种比较单一,出口产品主要有人发、柠檬酸、冻猪肉、柳编、芝麻等。”阜阳海关办公室主任申兵介绍,当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传统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

所以,20世纪90年代,阜阳市开始自主开展进出口交易的民营企业很少,大多承担的是原料供应和简单的初加工。

对此,傅如岭感触颇深:“那时,我们将收来的毛发卖给河南、山东客商,由他们出口到国外,赚的是中间的差价,没有技术含量。”在与厂家进行交易中,他发现毛发加工后利润更高,就动起了自己办企业加工毛发的念头。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傅如岭还专程到山东等地知名的发制品企业做学徒,学他们的经验、技术和管理。在企业做工三年后,他再次回到太和县五星镇,联合自家二兄弟,筹资百万元,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1996年,傅如岭在五星镇家中正式创办了毛发加工厂。

渐入佳境,对外贸易破茧成蝶

得益于改革开放,傅如岭的人发生意越做越大,也成了海关开关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2005年,傅如岭成立了金瑞祥发制品有限公司,将市场定位在欧美和非洲等地。当年,他还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实现产品直接出口和订单生产。由于地处原料供应地,公司不惜花高价聘请设计人员研发新款式的产品,让金瑞祥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国内主要的发制品出口商之一。

据阜阳地方志记载,从1998年开始,全市的出口商品品种渐渐由单一的土畜产品增加到粮油食品、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12大类。到2005年,全市出口商品已经达到了39大类162种商品,包括薄荷醇、食用干蔬菜、柠檬酸、人发制品等。

2010年,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扶持出口型项目建设,培育出口基地和品牌,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51家。出口商品中,人发羽绒实现出口4206万美元。

近日,在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巨邦香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外,一辆大货车正在门前停放着,一个个装着薄荷脑的小木桶已经被装车。

“现在不愁订单,就怕生产能力不够。”公司董事长张培峰说,他们是一家集薄荷产品加工、贸易于一体,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通过近几年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目前,巨邦香料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国际客户,形成了年生产2000吨薄荷脑、600余吨薄荷素油的规模。其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和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我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张培峰说。

在阜阳市,像巨邦香料这样的年进出口额超千万元的外贸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阜阳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优化通关环境,开放型经济呈现出高速度、跨越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5年-2010年,全市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各类企业发展到650家,其中有实绩企业221家。安徽嘉海服饰有限公司、安徽巨邦香料有限公司、安徽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等成为进出口额较大的外向型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成为全市进出口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人发产业、薄荷脑油、草、竹柳编制品、脱水蔬菜等四大产业集群和6家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支撑着特色产品进出口。

“从出口传统手工艺制品柳编,到高科技含量的机械零部件,阜阳对外贸易就像一只破茧的蝴蝶,渐入佳境。”申兵说。

政策护航,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6月26日17时,一辆重型集装箱卡车从安徽华宇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缓缓驶出,这标志着阜阳口岸成功与中欧班列(合肥)的对接,实现阜阳口岸中欧班列运输零的突破,阜阳市也成为全省除合肥之外首个对接中欧班列的市。

11月23日下午,一列满载柳编、户外家具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从颍南火车站发出,抵达宁波舟山港后,货物将直接装船出口欧洲。这是阜阳发出的首趟铁海联运班列,标志着阜阳口岸的物流直运出海通道正式打通。

阜阳市外贸经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离不开众多企业的奋力打拼,更离不开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2018年6月,市商务局与市财政局经多次会商,在2017年市级外贸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了“外资”“外经”“口岸”“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内容。

同时,阜阳市为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市外投资者来阜阳市投资兴业,进一步助推“双轮驱动”战略、“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阜阳市实际,2018年7月出台了《招商引资统计考核评比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印发阜阳市促进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的通知》。

市级财政还拿出1000万元,设立“阜阳市进出口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金”,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对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调查费和保费,按照一般企业(50%)、小微企业(100%)的标准争取省级财政补贴,阜阳市有近100家企业受益,有效规避了出口收汇风险,降低了企业成本。

“阜阳市正在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不断成长,培育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力争迈上20亿美元台阶,力争引进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亿美元。

颍州晚报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刘继远/文 戴文学/摄

数读变迁

1、1995年,阜阳市进出口总额约3456万美元,其中出口1897万美元。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24家,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12家,发生进口实绩的企业18家。

2、2005年,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值1.2515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6672万美元,进口完成5842万美元。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75家,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66家,发生进口实绩的企业24家。

3、2009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083亿美元,其中出口1.41亿美元,进口6710万美元。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05家,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92家,进出口超百万美元的企业41家,其中超千万美元的企业4家。

4、2014年,阜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6.1亿美元。阜阳市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300家,进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46家。

截至2014年底,阜阳市与14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对非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1%、64.5%、50.3%、20.3%。

2014年,阜阳市加大了产业基地(集群)建设,太和县获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太和人发、阜南柳编分获第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其中安徽省金瑞祥发制品、安徽新富泰发饰、太和县泓远发制品、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安徽华宇工艺品、安徽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六家企业被列为第一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企业。

5、2017年,阜阳市全年进出口总值11.1亿美元。其中出口9.6亿美元,进口1.5亿美元。全年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企业154家,全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345家,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30家,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8家,4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家,主要集中在香料、化工、人发等产业。全年进出口贸易国家和地区153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28个。

新闻推荐

学校南大门建成已两年 为何一直“铁将军”把守?

颍州晚报讯(记者曹亚伟)太和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细阳路东侧,属于交通繁华路段,放学时段异常拥堵。但是,周边居民发现学校南大门...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