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坟台镇镇北村贫困户杜治学年近七旬,不断寻求增收门路 勤劳收入多脱贫路上有信心

阜阳日报 2018-12-25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方克奎 天寒地冻的季节,正是加工粉丝的好时候。日前,当记者来到太和县坟台镇镇北村时,年近七旬的村民杜治学正忙活着洗、晒粉丝,“粉丝就得趁着天冷夜里结冰下,这都是头一天下好的,现在要用温水冲开并晾好,不然粉丝条子散不开不好吃。”

说起如何做粉丝,杜治学讲得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按照自家粉条的品质,每斤8块钱应该不愁卖,“手工粉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尤其是我们这种传统方法做出来的,不会放添加剂,也不会出现一煮就化或咬不动的情况。”

据了解,今年杜治学一共种了4亩地,收获红薯1.4万多斤,约能加工粉丝3000斤,仅此一项就能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前期种植板蓝根卖了一些钱,今年的收入要比往年高。”杜治学说。

可以预计的可观收入,让杜治学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可就在两年前,杜治学还因车祸受伤的缘故,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出车祸前,我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田老把式,懂农作物套种技术,也会做买卖搞经营。车祸发生后,不仅头脑没有以前灵光,生活的信心也没了。”杜治学说,看病花了不少钱,日子得过且过,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改变发生在2016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杜治学成了重点扶贫对象,时常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也正因此,杜治学觉得很不好意思,“国家政策好,对我们关心多,但咱不能老是这样等靠要呀,得自己更努力才行。毕竟贫困不是件光荣的事。”

一段时间以来,杜治学开始从各方面寻找突破口。“土地是根本,我想从自己熟悉的领域重新开始。”杜治学说,要想土地收入高,就得在时间上多投入、多下苦功夫。今年以来,他先是根据从市场上了解的情况,确定种植附加值较高的中药材板蓝根,然后再根据农时套种红薯。算下来,整体收入比单独种植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作物翻了几番。

干劲足,脱贫快。经过两年的努力,杜治学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今年5月份,得益于国家危房改造政策,杜治学一家还顺利搬进了新房。“都说扶贫扶志扶精神,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杜治学说,如果不是各级干部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国家给予的好政策,自己可能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失去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得过且过。

眼下,杜治学精神头好,脱贫动力足,正计划着利用现有条件做好粉丝,同时精心照顾着地里栽种的蒜苗,“应该能种上好几茬,估计有好几千元的收入。来年,我还要再想想其他办法,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闻推荐

综治委成员单位携手乡镇创平安

太和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要求,重心前移,把送平安、讲平安、创平安、保平安、争创全省平安县作...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