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龙头加工企业需要种小麦,种油菜考虑到明年春天赏花游 融合拓宽增收路

安徽日报 2018-11-02 13:18 大字

本报记者 史力 田婷

调结构更有的放矢,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同时安排种植品类

秋收秋种中,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感受到了市场的倒逼威力,以结构优化来提升效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全椒县,威正种业公司的订单农业已近10万亩。公司负责人蒋威告诉记者:“我们与农户签订了合同,指定种植两优688、深两优8010两个水稻品种。农户按要求种,我们统一收。普通稻谷收购价1.2元一斤,订单稻谷则按1.23元一斤收购。 ”

在皖北,记者走访太和县、灵璧县、涡阳县等地的种粮大户,发现秋种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高筋或者弱筋麦,以适应加工企业对品质的要求。“今年这600多亩小麦都是按订单种植的,全部是强筋麦。 ”灵璧县种粮大户程仁岭告诉记者。

秋种中,各地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和“双低”油菜等市场紧缺的品种,增加特色鲜明的黑(糯)小麦、杂粮杂豆等小宗农产品有效供给。 “力争秋种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种植达到 1000万亩、‘双低’油菜450万亩。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户对供求关系有了认识,调结构更有的放矢,纷纷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在发展粮食作物的同时合理搭配经济作物。

一直以来,天长市种植业以“一稻一麦”为主。近年来,中高档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利润优势明显。 “4年前我们流转了3000亩土地,打造蓝莓、樱桃等水果种植示范基地。”10月29日,天长市圣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少剑告诉记者。现在,这家生态农业园的蓝莓、樱桃已获绿色产品证书,梨、桃等8个品种获无公害产品证书。

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推动农户与加工企业建立紧密关系,带动结构调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成为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圣丰生态农业公司2000多亩果树陆续挂果。“利用尾果等加工果饮、果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提高附加值,还可以避免极端天气或市场滞销带来的风险。 ”王少剑说,“今年我们投入近千万元建起了冷藏、果饮生产线,试制的果饮受到客户喜爱。 ”

不仅如此,公司的果酒研发、酿制工作也进入试制阶段,预计效益比直接销售鲜果多一倍以上。 “市场前景好、公司效益好,我们可以要求果农按照企业需求选品种。同时,还会用加工业带来的效益反哺农业,提升农业生态园的基础设施水平。 ”王少剑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9.5%。全省家庭农场85561个,新增8659个;农民合作社94945个,新增604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90个,新增261个。

位于繁昌县的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米粥罐头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据该公司总裁助理陈世福介绍,同福集团的优质原粮基地是与农户一起打造的。根据米粥生产需要,企业在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下,统一种植品种,然后找农户合作,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引导规模种植。

在繁昌县平铺镇,当地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建立的同福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主要采取稻虾、稻鸭种养结合模式,另有23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供给同福集团的主食厨房。 “种植结构调整之后,农户每年亩均效益可达2000余元。 ”陈世福说。

记者了解到,秋种中,各地突出加工龙头的带动作用,以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认定为抓手,围绕市场需求和品牌要求,加大优质专用粮食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记者,今年秋种中全县落实专用品牌小麦生产33万亩,全部由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指定品种,与大户签订合同,“每亩补贴40元,以调动农民和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张韪介绍,秋种中预计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重 80%以上,将落实优质专用小麦订单基地800万亩以上。

依托种植业卖 “风景”,依托“风景”卖特产,双向融合趋势明显

秋种谋划得好,才能为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今年,省农委要求“以秋种为重要契机,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在望江,秋种安排油菜50万亩。“种的时候就重点考虑办菜花节需要,在县里确定的几条乡村旅游线路上,谋划大面积种植,实行免费统一供种,提高观赏性。 ”望江县农委粮油站站长陶友武介绍。

据了解,秋种中安徽省要求沿江江南地区,拓展油菜的油用、菜用、肥用、观光等多功能性和提高油菜种植综合效益,扭转面积下滑趋势。 “预计菜肥油三用和农旅结合油菜将达到100万亩以上。 ”张韪说。

这种融合呈现出双向发展的特点。

金秋的大别山,层林尽染,一派醉人景象。每逢周末,岳西县金榜村都热闹非凡,迎来赏秋的客人。除了秋色,今年来的客人还能收获岳西糠米。

“这种米手工种植,生长在高山环境,与市场上的米相比,卖相不那么白亮光鲜,需要多淘洗两次,煮饭有米香,熬粥有米油,是我永不忘的乡土味。 ”金榜村村民储杰经营休闲农业,他告诉记者,来旅游的客人往往都买上几十斤带走。

储杰说,光是搞旅游,有淡旺季,经营压力较大。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搞农特产种养,可以多一条生财之道。在金榜村,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多,以“好山好水”吸引城里人,他们又发现城里人对新鲜、无公害的农产品需求量大,而这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亲自品尝了农副产品,认为好再买,而且回家吃完了再买,这就开启了金榜村的新零售征程和‘乡村农业+城市社区’模式。 ”储杰兴奋地告诉记者,卖米只是开始,接下来将帮助村民销售土鸡蛋、蜂蜜、茶叶、中药材等更多农副产品。

截至目前,安徽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423家,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13.08%;综合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24.35%。

新闻推荐

生活与艺术齐飞 文化与科技共荣 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点亮市民美好生活

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点亮市民美好生活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