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新模式路还很长
本报记者 杨静文 一直以来,如何养老都是热门话题。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独生子女工作繁忙照顾不及开始显露弊端。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养老、专业疗养院和医养结合等社会化养老开始显露出巨大的市场。其中医养结合这一方式,更是因为其专业性较强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阜阳市也出现了太和县中医院等医养结合开展较好的典型,可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目前各种硬软件水平的限制,这种新型养老方式在阜阳市的推广和普及仍然长路漫漫。传统观念制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仍然会选择或者接受居家养老大部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我们也知道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衰退,住在传统的医疗机构可能更方便维护健康,可从感情上还是很难接受把没有患重病的父母放在医院。”市民陈聪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已经70多岁了,姐姐在外地,他平时事情也很多,其实照顾不到母亲,可只要母亲生活还能自理、没有生病,他就不想把母亲送往医疗疗养机构。
“这传出去不好听,像是我们遗弃了老人一样,当然,我们自己感情上也接受不了。”陈聪说,虽然母亲白天也是一个人在家,可至少家人回家后,一家人还能见面聊聊天。可如果住进疗养机构,自己可能不是每天都有时间跑过去看,甚至可能慢慢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我老是有种感觉,进了养老机构,老人就会老得很快,好像失去了儿女的关心,这种情感上的东西,是再先进的医疗工具也替代不了的。”
新生事物有待发展
除了传统观念的制约,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还是个新生事物,受到许多硬件、软件条件的制约,这也是让许多市民存在质疑的原因。
“其实我们在国外或者一些大城市也见到过医养结合做得很好的企业,可是目前在阜阳这些东西都刚起步。首先在硬件上就还停留在医院病房、养老院的感觉上,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压抑感,就算是条件好的地方,顶多干净点,设备多点,可还是没有国外疗养院那种自然温馨好像在家一样的感觉。”市民华丽告诉记者,她的女儿现在美国上学,她去探望时,曾经参观过当地的医养机构,感觉不管是环境还是住宿都很舒适,整个氛围让人觉得不是在治疗。“我们本地想要发展到那种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即使硬件水平提高了,软件水平的提升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这是随着行业发展才能慢慢提升的。”
“还有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民营养老院看病能不能实现医保报销?如果不能,高额的养老费用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可能都承受不了。”华丽说。
积极探索不断提升
尽管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还有长路要走,阜阳市很多地方已经踏出了尝试的脚步。作为阜阳市医养结合的先行者,太和县医养院已经在当地有了不错的口碑。
“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房间布置的温馨淡雅,还有很多绿植花草。住在这里,身体稍有不适,只要摁一下床头的呼叫系统,生活护理人员和医生两三分钟就会到床前,帮我检查。”今年75岁的赵新成告诉记者,自从和老伴住进了这里,他觉得生活更舒适和方便。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太和县中医院就开办了老年公寓,探索“医养结合”模式。2014年11月,太和县中医院全面托管太和县老年公寓,并搬入现在所在的新址。这里一共有300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电视、空调等设施,还设立了专门的营养食堂、书画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逢年过节会举办丰富的文娱活动,在护理上则分为居家式养老、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临终陪护等几类,并随时提供专业的老年护理和健康指导。
“医院办老年公寓的最大优势就是治疗特别及时。县中医院为我们医养院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生活护理人员、医生、护士,他们每天查房、查体,定期为老人体检,老人稍有不适随时可以联系到医生。太和县中医院还在医养院专门设立了老年病科,设置了80多张病床,最多的时候收住了96人。”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对许多老人来说,接受医疗疗养机构还需要过程,可随着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相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感受到“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方式的便利。
新闻推荐
奇奇奇!集装箱里能养鱼 这种受控式集装箱养殖系统项目,获国家级赛事银奖
颍州晚报讯(记者储继明)“大铁箱子”里养鱼,你见过吗?近期,太和县一公司的这种养鱼模式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的银奖!10月11...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