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领头雁 脱贫致富带头人

阜阳日报 2018-08-09 11:55 大字

通讯员 史浩然

太和县每年有60多万人外出务工,近些年,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到今年已有1.6万人返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4000多个。

“这种花叫黄蜀葵花,太阳出来时成片开放,淡黄色的花朵随风摇曳,特别美。”安徽壹路红现代农业基地负责人项纪红指着成片的黄蜀葵告诉笔者。

2016年10月,在外闯荡多年的她,受返乡政策的感召,带着资金回乡发展现代农业,如今30岁的项纪红已是当地有名的返乡创业典型。

黄蜀葵的根、叶、花和种子可以入药,尤其是花瓣烘干后入药,有消热解毒、润燥滑肠的功效。黄蜀葵每年4月份种植,六七月份开始采收花朵,10月底采收结束。

据介绍,项纪红的现代农业基地已带动周边1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订单辣椒、订单黄蜀葵规模化种植,同时,基地为200余户贫困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很多贫困户还通过进场务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入其中。

“以前不敢种黄蜀葵,怕种好了卖不出去,现在好了,乡里给我们提供种苗,不仅教我种植技术还包销售,今年我种了2亩,挣个6000多块钱是没有问题的。”正在采摘黄蜀葵花的赵集乡赵集村贫困户胡友志说到。

在太和县税镇镇,一大早,十里沟村的贫困户胡明英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便骑着三轮车来到了离家只有三四里地的理想饰品服装有限公司。

把七八沓半成品衣领袖口放好,胡明英一边加热电熨斗,一边对笔者说,她老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需常年吃药,她一条腿股骨头坏死,也不能干重活,家里生活十分艰难。2017年春节后,村里办起了一个服装厂。她听说厂里需要工人,活儿也不重,剪剪线头的工作一天就能挣40元,便来到厂里务工。

“今年初,厂里赶工紧,我被安排熨袖口衣领,按件计算工资,比剪线头挣得多。”胡明英告诉记者,依靠这份工作,她家今年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理想饰品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史丽芳介绍说,她之前一直在浙江义务的一个服装加工厂打工,中间做过订单加工服装,后来,了解到老家在建扶贫工厂,她决定把服装厂设在村里,既能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题,又能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公司已经带动108名工人就业,其中贫困户30人。

据了解,税镇镇把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在外的家乡能人返乡创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打造“企业+扶贫驿站+贫困户”模式,提高贫困户创业就业的“造血”能力,积极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太和县已连续11年开展“接您回家”活动,通过举办招聘会、创业恳谈会、组织技能培训等,多渠道引导各类群体返乡创业就业,2016年被列入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据统计,太和县已引导12万人在县域内转移就业,1.6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4千个,年产值约27亿元。近两年,太和县“就业脱贫”工程帮扶近万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千万只返乡“头雁”催生“雁阵效应”,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创业故事·返乡创办种植基地

本报通讯员薛建邦本报记者安耀武近日,记者走进太和县宫集镇一家科技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看到30多座蔬菜大棚里的蔬菜已...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