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养蚯蚓环保又增收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史浩然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不断增加,人们找到了多种多样的秸秆利用方式,但是,霉变、雨淋的秸秆因失去利用价值往往被丢弃。近日,太和县洪山镇闫洼村的农民张军用质量较差的秸秆养蚯蚓,化解了这一难题。
2016年之前,张军一直从事物流运输,由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开始把目光投到秸秆综合利用上。2016年午季,张军在老家办了一个生物质颗粒加工厂,消化了大量秸秆。张军告诉记者,虽然这种生物质颗粒能消耗大量的秸秆且效益不错,但遇到下雨天或高温天,一些秸秆便不再适合制成生物质颗粒。如何能实现霉变秸秆的废物再利用,成了他当时最关心的事。在2017年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张军结识了太和县肖口镇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刘付军,后者探索出一套利用秸秆养殖蚯蚓的技术,不仅解决了霉变秸秆利用难题,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错。
今年初,张军在生物质颗粒加工厂腾出半亩地,将之前不能用于加工的烂秸秆粉碎后,与牛粪按比例混合发酵,然后铺一层秸秆牛粪,就撒上了蚯蚓种。
在蚯蚓秸秆堆前,记者丝毫没闻到一点异味。工作人员用锄头慢慢扒开秸秆,一条条蚯蚓露了出来。
“蚯蚓虽小,食量却惊人。别看这堆秸秆现在只有四五十公分高,我们半亩地堆了60吨的秸秆,足有1.5米高。”张军说,按照现在的情况估算,1亩地的蚯蚓一年能吃掉1000吨秸秆。
张军说,蚯蚓养殖一般从每年春季开始到当年10月底结束,蚯蚓提取周期约为45天,养殖条件相对简单,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尤其在当前的脱贫攻坚中,蚯蚓非常适合贫困户养殖。
“目前,我们养殖的蚯蚓主要是供给养鱼场当饵料或者将蚯蚓加工后卖给中药厂,扣除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后,一亩地大约有5000元的纯收入。”张军说,最近他还到外地考察学习利用蚯蚓粪肥的技术。据悉,蚯蚓粪是纯天然的精微有机肥料,是有机肥和生物肥在蚯蚓体内自然结合的产物,具有多孔状的团粒构造,不仅吸水、保墒、保肥,而且透气性强、养分全面、肥效高,富含有机质、腐植酸、微生物菌群及微量元素,被誉为有机肥之王。
“如果我们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规模化养殖蚯蚓,不仅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用蚯蚓肥种植蔬菜瓜果,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张军表示。
新闻推荐
在太和县城关司法所辖区,只要提起朱振平的名字,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因为从担任郭庙镇司法所所长、县经济技术开...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